“神农尝百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他尝过百草,甚至一天遇到七十毒。那么神农为什么尝百草呢?
神农氏,相传为中华始祖“三皇”之一。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他们是传说中原始社会重要的部落首领。《帝王世纪》中说神农氏“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历史上神农氏也被称为炎帝,是受五行学说的影响。战国以来“五德终始说”流行,神农氏“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传说神农氏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对中医药的起源及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史记·补三皇本纪》提到:“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子·修务训》亦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有“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的记载。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身体是透明的,人能见其五脏六腑,因而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断肠草,不能解其毒而致死。神农氏是医药之祖的说法得到了历史的公认,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
“神农尝百草”的说法在历史上流传较久,妇孺皆知,至于“一日而遇七十毒”,并不是说他一天之内中毒七十次,上古时期将所有治病的有效药物都称之为“毒药”,这些药物服用后令人头晕眼花,类似中毒,如《周礼·天官·医师章》就提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因此,“一日而遇七十毒”是形容神农在搜集、品尝草木药性的过程中,多次尝试到药性峻猛的药物。《淮南子》还提到神农氏中毒之后“得荼而解之”,即吃了茶叶之后解除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也成为中国最早发现茶叶解毒疗效的记载。
吃草药治病并非人类独有,许多动物也有吃草药治病的现象。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体现了人类祖先本能地积累草药知识的过程。原始农业兴起后,人类发现许多植物不仅可以培植食用,还有药效,不同的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部位,都具有不同的酸、苦、甘、辛、咸等味道,食用后引起人体寒、热、温、凉的性质也不一样,于是原始的草药“四气五味”说就出现了。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代表了中国先民最初的医药探索之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假托为神农之作。此书也称《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秦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为中医药学经典之一。全书分3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神农本草经》阐述了药物的上中下三品分类、药物的性能、药物在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理论、药物的阴阳配合、药物的七情合和、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与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的毒性、药物的采摘与炮制、药物的煎煮法、药物与病证的关系等,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我国中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书籍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书中有200多种药物至今仍常用,其中有158种被收入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实际上,《神农本草经》之作者并非神农氏。它成书于东汉,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整理、总结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一传说,将书定名为《神农本草经》。就如《黄帝内经》冠以黄帝之名一样,是托名古代圣贤之意。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