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以廉价药物治病的故事。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了一个用大蒜救命的故事。《避暑录话》载:“崇宁己酉岁余为书局时,一养仆为驰马至局中,忽仆地,气即绝,急以五苓大顺散等灌之,皆不验。已逾时,同舍王相使取大蒜、一握道上热土杂研烂,以新水和之,滤去滓,划其齿灌之,有顷即苏,至暮此仆度中,余御而归。乃知药病相对有如此者。此方本徐州沛县城门忽有板书钉其上,或传神仙欲以救人者,沈存中、王圣美皆著其说,而余亲验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一个仆人骑马而至忽然倒地气绝,用五苓散等救治没有效果。一个王姓人用热土沾水包着大蒜,将蒜砸烂后以其汁灌入仆人口中,一会仆人就苏醒过来,待傍晚就(能够行走)将其带回了家。作者发出了“乃知药病相对有如此者”的感慨。作者的感慨在于药无贵贱之分,药对其症者便是好药,能开出这种药的医生就是有水平、有医德的好医生。叶梦得最后还说,这个方法不仅被悬挂在沛县城门上,他本人也亲自进行了验证。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辨证施治,就是注重人、时、事的统一与有机结合。虽然患同样症状,但因个人体质及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医生给开的药方也可能不一样。诚如古代一医生所认为的“古方施之富贵人多验,贫下人多不验”,而“俗方施之贫下人多验,富贵人多不验”。这都是由个人体质差异及饮食习惯不同造成的。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