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武侠泰斗金庸著作中的中医药文化

金庸

香港媒体10月30日报道称,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之后金庸儿子查传倜向媒体证实此消息,以一句“下午走了,很安详!”宣告金庸先生真的退出了江湖。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明报》创办人、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自30岁左右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也才有了那一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有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共同记忆。刀光剑影朝武林,一支玉笔引江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说。在金庸的笔下,他的英雄们仗剑走天涯,这是所有武侠人物的人生故事,也是金庸抒发心中各种情绪的方式。

金庸武侠小说以大量篇幅反映了中医药文化包括中医理论诊断学、药物学、针灸学、病症与治法、养生、医家、医著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大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但作为小说家言,其对中医药的描写也有许多不实和夸大之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江湖医学”体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于1955~1972年18年间创作的15部武侠小说作品,自问世之日起,即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性格饱满的人物、丰富瑰丽的想象、优美流畅的文字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流传遍及全球,50年来长盛不衰。其作品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的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是20世纪公认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典范。金庸小说之所以能有此成就,除了自身的武侠元素以外,还在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为全面的反映。金庸本人是法学家、历史学家,又精研佛学,爱好围棋、太极拳,做过记者、翻译、编辑、编剧、导演等,学识渊博。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生阅历,使他的小说以优美的文笔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在反映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整个中国小说史上,都罕有与其比肩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小说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还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今天,中医作为文化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门类中,在中国群众生活以至社会经济生活中还能起相当作用者,除了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使用的汉语、汉字外,唯中医药而已。对医学一道,金庸小说也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介绍,尤其在《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等书中,对中医理论、药物学、针灸经络学等中医药文化的描写非常详尽。同时,金庸将医药学知识放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加以描述,读来颇有趣味性,使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一个感性的、粗浅的认识。由于中医药在中国源远流长,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读者对小说中关于中医药的描写自然有亲切之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文化有所疏远,加上作者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为了情节的需要不免添油加醋、夸大其词,因而小说中的中医药三虚七实、虚实夹杂,不经意间又被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1、武侠小说与中医药的关联

武侠小说所描绘的江湖世界,其实或多或少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江湖中人赖以生计的职业手段各有不同,其中有地方豪强、渔夫樵子、书生秀才、僧尼道人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是谁,大多都会武术功夫,否则就无法在江湖上立足。除了武功以外,还有一门技术是武林人士的必修课,这就是医药知识。《射雕英雄传》中指出:“初练粗浅功夫,须由师父传授怎生挨打而不受重伤,到了武功精深之时,就得研习护身保命、解穴救伤、接骨疗毒诸般法门。”与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也认为:“古代凡习武之人,多少懂点中医的道理。”其实,不独武侠小说,现实也是如此。我国古代医武不分,有所谓“医武一家”之说,如天下武术正宗少林寺,传有大量验方秘笈,其内容以骨伤、点穴、针灸、推拿为主,形成了著名的少林伤科学派;近代广东佛山武师黄飞鸿不仅武艺精湛,而且医术高明,尤精于骨伤科,在广州设有宝芝林医馆,赠医施药,救治病人[6]。现代的一些名医,出于养生、功力训练的需要,也精通武术、功法,如骨伤科名家郑怀贤医学造诣深厚,又精通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功夫,被称为“骨伤圣手”、“武医宗师”。武侠小说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常常着力于对中医药的描写,其与中医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武术气功理论多有与医学理论相通者,如太极拳、两仪刀、四象掌与阴阳学说、形意拳与五行学说、八卦掌与八卦学说、全真派内功与精气神学说、六脉神剑与经络学说等;(2)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对练好武功极有帮助,如为练习点穴功夫,首先要熟悉经络腧穴的定位,以求准确,等等;(3)江湖中人的野外活动较多,如遇鸟兽虫蛇造成伤害,则可凭医药之术以求自保;(4)为了战胜对手,除了练好功夫以外,还要制备一些毒药,以弥补拳脚功夫的不足,加强攻击力;(5)不少功夫需要凭借药力辅助,如“千蛛万毒手”;(6)江湖中人过的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难保哪天不碰上个天灾人祸的,跌打损伤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和医生的关系一定要好,决不能轻易地得罪医生。因此,在武侠小说中,医生是一类较为独立且有一定地位的人物,而普通的江湖人士,一般都懂得一些医药知识,武侠小说要想写得好,这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读者欲从武侠小说中读出奥妙,最好也能了解一些中医的常识。

2、金庸小说中的中医学理论

(1)气学说

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气是自然界万物的物质本元,宇宙、自然、人体等都是由气这一精微物质所构成。具体到对“气”的理解,可作出多种不同的分类和阐发,在《黄帝内经》中,“气”的含义多达25种以上[8]。如在自然界,有“四时之气”、“正气”、“邪气”、“戾气”、“毒气”等;就人体而言,有“元气”、“真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正气”、“阳气”、“水谷之气”、“脏腑之气”等。其中,元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物质。在历史上,气学说由哲学理论转变为应用基础理论,不仅被医学所借用,而且被很多武术流派和道教养生学派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门类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都以气学说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和说理工具。在金庸小说中,气学说在作为众多武术家所赖以进行武功修炼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在医疗活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武术家在练习武术的同时,必须修炼内功,以培养“真气”,“真气”充沛是练好武术和掌握轻功、点穴等功夫的基础。当然不同的宗派对此问题看法不一,如华山派气宗主张练气为主,而剑宗则主张以招式取胜。(2)在受到敌人的攻击导致严重的内伤后,对其进行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为患者输入“真气”;(3)在遭到毒药侵袭引起中毒后,可通过调节“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以排除毒邪。

(2)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源于《周易》,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阳爻组合而成。其中乾卦、坤卦的卦辞、爻辞、彖辞等分别集中地阐述了有关阳和阴的观点,其后经儒家、道家、阴阳家等学者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对后世影响甚大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并绵延数千年,深入影响至医学、宗教、文学、历史、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武术、气功、军事、建筑、美学等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矛盾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的性质,即阴阳两方面的属性。《易传》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的矛盾对立,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阴阳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运动的总规律。因此,抓住事物的阴阳两方面的属性和特点,便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与气学说一样,阴阳学说也是中医学、养生保健、武术气功等的重要基础理论。中医的四诊八纲,首重阴阳,其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无不以阴阳为其统率。在武术气功方面,最能体现阴阳学说的莫过于太极拳,太极拳的创始和拳理阐发,是以阴阳学说为总纲。综观太极拳的行拳走架,其一招一式,无不体现出阴阳动静、虚实变化之妙。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拳中的刚柔、虚实、动静等,皆合于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道理,应于太极图象。在《飞狐外传》中,太极门有两种秘笈《阴阳诀》和《乱环诀》,阐述太极拳的精妙拳理。《射雕》三部曲中,有两种最高深的功夫,即《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分别以人身之阴、阳为根基,而能练成惊世骇俗、天下无敌的武功,两部秘笈因此而成为江湖中人争夺的对象,导致纷争不断。

(3)经络腧穴学说

“胡一刀,曲池天枢!”“苗人凤,地仓合谷!”在《飞狐外传》的开头,出现了四个穴位,当即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杀气腾腾的练武场。以指力或器械点打穴位或以尖利的暗器刺伤穴位,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武功技法之一,其理论基础则是经络腧穴学说。《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等书中有大段文字对经络腧穴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而精彩的介绍。经络腧穴学说是中医学中富于神秘文化特征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由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系统,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如气血等在其中不断地循行流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经络上分布有数以百计的腧穴,这些腧穴则是气血在运行过程中输注、停聚、集中的处所。经络腧穴学说与气学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至今未能完全明确与之相对应的单一的实质性结构。尽管如此,以其为理论指导的针灸和推拿疗法在临床上却有着卓越的疗效。在金庸小说中,经络腧穴学说有着较广泛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武功的的理论、训练和操作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如大理段氏“六脉神剑”、全真派内功“周天运行法”等;(2)以腧穴学说为基础的点穴法作为武术技击的重要技术方法,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黄药师“弹指神通”、“兰花拂穴手”、大理段氏“一阳指”、武当派“神门十三剑”等。(3)对骨折筋伤、出血类外伤、脏腑内伤、中毒等症,点穴法有止痛、止血、疏通经脉、运毒外出的功用。但由于作者并非医学专业人士,因而在对一些经络、腧穴的数目、功能、定位进行描述的时候,往往带有随意性。如《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为黄蓉治疗“铁砂掌”伤,以“一阳指”点其周身奇经八脉各穴,提到“督脉三十大穴”、“任脉二十五大穴”、“阴维脉十四穴”、“阳维脉三十二穴”、“带脉八穴”等,大都不确切,据《奇经八脉考》,督脉有31穴,任脉有27穴,冲脉有24穴,带脉有3穴(双侧合计6穴),阳跷脉有23穴,阴跷脉有8穴,阳维脉有22穴,阴维脉有14穴,又各有交会穴分别与十二正经相通[9,10]。《天龙八部》中段誉与乔峰斗酒时,运用“六脉神剑”的功夫,将酒水沿经脉走向逼出体外,则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

3、金庸小说中的诊断学

中医的学科体系,号称“理法方药”、“四诊八纲”,其中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是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诊是通过对患者的面色、形貌、体态的观察而得出其所患病症的诊断结果。如《倚天屠龙记》中胡青牛为常遇春诊病,先搭脉,然后解开衣服看了看,就知道他所受的伤情。闻诊是指闻气味、听声音以诊察病情。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治何太冲五姨太被银环蛇咬案中,闻曼陀罗花之香味而推测有毒蛇活动。在四诊中,脉诊可谓独具特色。传统中医的脉诊有颇为繁复,《内经》时代的脉诊讲究三部九候,王叔和脉经》将脉诊简化,确定为寸口脉,以食、中、无名三指置于患者手腕上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处,分别诊按寸、关、尺三部脉象,后世有称“三指禅”者。脉诊在金庸小说中有多处应用,如《天龙八部》中薛神医为阿朱切脉,即知其症状、病因。最为著名的案例当推《笑傲江湖》中的“杀人名医”平一指,他医病诊脉,只用一个指头为患者切脉,便能做出明确诊断,丝毫不爽。而传统中医切脉只有在为2~3岁以下小儿诊脉时,因小儿腕部短小,才可以一指切之。平一指以一指诊成人脉,可以看作对传统脉诊的发挥。

4、金庸小说中的药物学

药物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治疗性药物和毒性药物,既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也有各种剂型的成药,如丸、散、膏、丹、粉等等,同时对于药物的药性、配伍、炮制、运用等方面也有很多分析说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11]。按其功效,有以下几类:(1)疗伤救疾的治疗性药物,如金创药(《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雪山飞狐》、《侠客行》)、雪参丸(《书剑恩仇录》)、茯苓首乌丸(《碧血剑》)、雪莲、曼陀罗花、九花玉露丸、无常丹(《射雕英雄传》)、通天草、九转熊蛇丸(《天龙八部》)、黑玉断续膏(《倚天屠龙记》)、白云熊胆丸、续命八丸(《笑傲江湖》)等;(2)可辅助练功的一些药物,如蝮蛇宝血(《射雕英雄传》);朱睛冰蟾(《天龙八部》)等;(3)毒药可对敌人造成伤害,用以临阵,克敌制胜,如情花(《神雕侠侣》)、十香软筋散、金蚕蛊毒、心一跳(《倚天屠龙记》)、七星海棠(《飞狐外传》)、三尸脑神丹(《笑傲江湖》)、生死符、悲酥清风(《天龙八部》)、豹胎易筋丸、化尸粉(《鹿鼎记》)、腐骨穿心膏(《鸳鸯刀》)等;(4)某些特殊功法练习者须不断以毒药涂在手掌或其他部位,一方面可增进功力,另一方面以新毒克制旧毒,避免自身遭受伤害,如千蛛万毒手(《倚天屠龙记》)。小说中的药物大多为虚构,但似是而非之中,又能给予圆满的解释,使读者默然接受。

5 金庸小说中的针灸学

大概是由于学武之人大都要学习点穴功夫的缘故,武林中人与经络、腧穴、针灸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以至于在江湖世界里,各种针具超越了作为治疗疾病的工具的范畴,摇身一变成为众多武林高手的拿手兵器,如《书剑恩仇录》中“绵里针”陆菲青以“芙蓉金针”击杀苍蝇、《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以绣花针力斗三大高手、《倚天屠龙记》中天鹰教徒以“蚊须针”刺伤俞岱岩、《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所用“冰魄银针”、小龙女所用“玉蜂针”、《天龙八部》中桑土公所用“牛毛针”等。真正以针灸治病的医家,《倚天屠龙记》中的胡青牛当为第一高手。他为张无忌治疗玄冥神掌所发寒毒,先以十二片细小铜片运内力在中极天突肩井等十二个交会穴插下,然后以陈艾依次灸十二经脉数百处穴位,估计其所用方法为直接灸、瘢痕灸法,所以将张无忌全身烧灸得处处焦黑。张无忌又为常遇春治疗截心掌之伤,取紫宫中庭关元天池四穴,由于未经训练,不会用金针,而以竹枝削成竹签代替金针,居然误打误撞,将其治愈,但因其下针时手劲方法不对,又兼用药有误,而使常遇春留下了严重点后遗症,中年便即去世。

6 金庸小说中的病症与治法

(1)骨折筋伤

武林中人所患病症,不外筋伤、骨折、脱位等急性外伤和遭受外力攻击所致内伤两大类。对外伤的治疗,以止痛、止血、接骨、骨关节手法复位等为治法,用药以活血祛瘀类为主。如《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左臂断折,疼痛难熬,一时找不到接骨灰止痛的草药,只得先行接上断骨,采了些消肿的草药敷上,折了两根树枝,用树皮将树枝绑在臂上。”虽然工具原始简陋,用的却是骨科正宗的小夹板固定复位法。俞岱岩、殷梨亭先后被人用少林旁支、西域外家功夫“大力金刚指”将四肢骨骼捏断,则须用续骨妙药“黑玉断续膏”进行治疗。

(2)脏腑内伤

书中对内伤的治疗,多以内功行气之法,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专门有“疗伤篇”,讲的是若为高手以气功击伤,如何以气功调理真元,治疗内伤。除内功外,还须辅以药物,则以活血、理气、培元等为法,多用活血祛瘀、理气、补益类药物。如王处一被藏僧灵智上人的毒沙掌所伤,当即将全身浸入清水之中,运内功逼出体内毒质,继而王处一又开出药方,其中有血竭、田七、没药、熊胆四味,其治法当以活血祛瘀、清热散毒为主。这四味药中,血竭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等功效,李时珍藏《本草纲目》中称之为“活血之圣药”,临床常用于骨伤科、外科妇科等,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血竭多与乳香、没药、当归配伍,如七厘散、跌打丸、跌打活血散,与田七等配伍则有血竭膏,是外科治疗脱疽所用,至于熊胆,临床多用于眼科儿科,伤科应用较少,所以王处一的这张处方,大概是融会了全真派道医的独门经验。

(3)中毒

毒药是江湖人士攻击敌人和防身自卫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受到毒药侵袭即中毒后,有两类治法。一是常规解毒,即一般的毒药都备有相应的解药。如十香软筋散、悲酥清风等,中毒之后,只要及时使用解药,可以立建解毒之功。二是以毒攻毒,有些毒药即使没有解药,也可在自然界找到相应的药物以解毒。如《神雕侠侣》:“洪七公他老人家曾道:凡毒蛇出没之处,七步内必有解救蛇毒之药,其他毒物,无不如此,这是天地间万物生克的至理。”天竺僧在情花树下找寻解药,“他知一物克制一物,毒蛇出没处必有化解蛇毒的草药,而配制情花解药所需的药草,主要的一味多半也会生长在情花之下。”后来杨过果然以毒药断肠草解除了所中情花之毒。

(4)点穴

点穴是武林中人的一项重要技击方法,在金庸小说中,点穴之法,轻则使人动弹不得、失语禁声,重则使人脏腑受损、危及性命。既有点穴之术,就有解穴之法,这与下毒解毒的道理是一样的。普通的解穴,若多用推拿按摩手法,如《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书中所载的“推宫过血”、“推血过宫”之法。按摩的部位可取被点穴位,也可取被点穴位所在经脉的其他穴位,如《鹿鼎记》中阿珂的大包穴被封,大包属足太阴脾经,可取箕门血海解穴。如果内功高明,既不须查问何处穴位被封,也不用接触身体,或凌空虚指,或袖角轻拂,甚至随手一拍,即可解穴,如《天龙八部》中虚竹为灵鹫宫诸女解穴,因内力深厚,而不讲究手法。另外,还可用真气运行的方法自行解穴,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被班淑娴点穴,以谢逊所授运气之法使穴道自通,使何太冲大为佩服。

(5)失明

眼睛是人身最为薄弱的部位之一,极易受到攻击,金庸小说中有几个眼睛中毒导致失明的案例。如《飞狐外传》中苗人凤遭人暗算,双目中毒失明,程灵素为其治疗,以金针刺阳白睛明承泣,然后以小刀在承泣下割开皮肉,放出黑血,再将数片七星海棠捣烂敷上。《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主张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配合,程灵素以《内经》书名为其名,当熟读《内经》,而取穴仅在局部,有违古训。又据《银海精微》、《审视瑶函》、《针灸大成》等古籍记载,眼科的放血治疗多取耳尖、太阳、大椎等穴,挑刺则多取背俞穴,承泣在眼周部位,不宜放血。《天龙八部》中阿紫也是因中毒致双目失明,为她做治疗的虚竹子,可谓是一位“后现代派”眼科医生,为使阿紫双眼复明,他居然施用了“换眼术”,将游坦之的两颗眼珠(眼球)移植给她。据考证,宋元以前较先进的眼科手术方法有金针拨障法、铍镰、镰洗、钩割、熨烙、火针、烧炙以及装配义眼等[12,13],而小说中的眼球移植,即使在现代也无法实现,显然是小说家的虚构了。

7、金庸小说中的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丰富,包括饮食起居、情志调摄、导引按摩、娱乐休闲、个人卫生以及性生活等方面,在金庸小说中,则主要在道教的气功养生方面有所反映。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出现的全真教,属道教的北宗,又称“全真道”,与白玉蟾创立的南宗“金丹派”相对。全真教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在养生方面重清修、不茹荤腥、不娶妻室,把断绝“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作为修道的根本法则,如“全真七子”中的马钰、孙不二出家前本为夫妇,入教后则各自分居,以师兄妹相称。又,《射雕英雄传》中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不老之法,丘处机答道:“长生不老,世间所无,但道家练气,实能却病延年。”又劝成吉思汗“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清心寡欲为要”,阐明其厚生重德、练气养性的养生观。全真教的这种“清修”思想,对后世的道教养生有一定影响[14,15]。《神雕侠侣》中提及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炼,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默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正是凭借这养生要诀,小龙女才能在绝情谷底安然地度过十六年的寂寞光阴。其实这“十二少、十二多”的要诀,出自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卷八十一《道林养性第二》,而在文字上有所增减。“活死人墓”本为王重阳所建,其门人李莫愁、洪凌波等都着道袍,显然以道教中人自居,故究其学理渊源,古墓派其实是全真教的分支,二者的养生思想,均出于道家。

8、金庸小说中的医家

(1)名医大家

金庸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医生,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丹阳子马钰、桃花岛主黄药师、南帝一灯大师、天竺神僧、《倚天屠龙记》中的蝶谷医仙胡青牛、王难姑夫妇及其弟子张无忌、《笑傲江湖》中的杀人名医平一指、《飞狐外传》中的毒手药王无嗔大师及其弟子程灵素、《天龙八部》中的阎王敌薛慕华、虚竹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武、医相兼,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都是武林高手,在江湖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同时又各有特色,富于个性。马钰是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的大弟子、“全真七子”之首,他内功深湛,且精于医道,著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黄药师本人既是当世五大绝顶高手之一,桃花岛出产的“九花玉露丸”、“无常丹”也是江湖上的“名牌产品”。薛慕华于医道有过人天赋,几乎是不学而会,被称为“医中第一圣手”、“阎王敌”、“薛神医”,他不但医道如神,武功也颇了得,给人治病,往往向对方请教一两招武功,结果东学一招,西学一式,博而不精。胡青牛著述甚丰,有《带脉论》、《子午针灸经》等十余种作品,不仅精于“医术”,而且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者之所未道”,是金庸小说中理论造诣最为深厚的医家,他医术奇高,“任何疑难绝症,都是手到病除,这才博得‘医仙’两字的外号,‘医’而称到‘仙’,可见其神乎其技。”可他偏偏立下“非明教中人,见死不救”的规矩,因而引来杀身之祸。平一指“医道高明之极,当真是着手成春。”医病诊脉,全凭一指,便可诊断清楚,杀人也只用一指点穴,其人立死,这些功夫不论在医林还是在武林,都算得是极高的了,但他的脾气比胡青牛来得更加古怪,就是他每救一个人,就要这被救之人去杀一个人,号称“医一人,杀一人。杀一人,医一人。医人杀人一样多,蚀本生意决不做。”最后为了无法医治令狐冲,居然自杀身亡。对以仁德为本的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来说,平一指显然是个大大的反动。天竺僧为寻找情花的解药,以身试毒,在找到解药的最后关头牺牲生命,是“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神农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如来佛的化身。张无忌是金庸小说中年龄最小的名医,他在胡青牛的指导下读了两年医书,书中称其“此时的医术,早已胜过寻常的所谓‘名医’。”“年纪虽小,医道却着实高明。”“单手接骨治伤,手法十分熟练。”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他天资聪颖,但毕竟疏于临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名医的专业水平。中医历来强调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社会上多有读书不多、理论水平不高然而经验丰富的医生,而如果不经过长期的临床训练,即使读书再多,其临床水平也是甚为可疑的。

(2)庸医

除了有名望的医生以外,医学知识在一般的武林人士中也颇为普及。如《侠客行》中“着手成春”贝海石,人称“贝大夫”,但他是久病成医,并不是真的大夫。《碧血剑》中归辛树夫妇为给儿子治病,自己到处找药,数十年而不辍;《笑傲江湖》中老头子为给女儿治病,自行炼制“续命八丸”;《射雕英雄传》中的参仙老怪梁子翁“精通药理”,有以药养蛇、易筋壮体的秘诀;就连《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和不戒和尚,说话行事疯疯癫癫,居然也能说出一套套的医理。这些武林高手虽然医术普通,但小说对他们并无不敬之词。相形之下,小说中那些普通的、不会武术的非武林人士医生则一律被指为庸医,且受尽鄙视侮辱。如《笑傲江湖》中五霸冈群雄聚会,为给令狐冲疗伤将“鲁东六府中最有本事的七位名医”一齐捉来,“这七个名医都给粗绳缚住了手,连成一串,愁眉苦脸,神情憔悴,哪里有半分名医的模样?”平一指一出场,就将这七人尽数赶走,对他们又打又骂,使其狼狈不堪;《倚天屠龙记》中何太冲为给五姨太治病,“半请半拿”地捉了七位“四川、云南、甘肃一带最有名的医生”,“七人脚上系了铁链,给锁在一起,形容憔悴,神色苦恼。”因不明患者病因,诊治无效,何太冲便斥其为“庸医”、“大饭桶”、“胡说八道”,甚至迁怒他人,声称“五姑若是性命不保,我杀尽天下的庸医。”若非张无忌及时解围,这七位医生说不定就要为何太冲的爱妾殉葬了。《天龙八部》中萧峰回忆幼年时与母亲请一位“许家集最出名的医生”邓姓大夫为父亲看病,不仅因银钱不够被拒绝,而且被医生打骂欺侮,于是萧峰以七岁的年纪,夜闯医家,将医生刺死,制造了“许家集的一件疑案”。可见医患关系紧张,古已有之。

9、金庸小说中的医学著作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以极大的篇幅讲述了张无忌于蝴蝶谷中请蝶谷医仙胡青牛疗伤治病,又随其学医的故事,其中提到了多部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华陀内照图》、《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王焘外台秘要》、《黄帝虾蟆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太平圣惠方》、《针灸甲乙经》、王好古《此事难知》、《针灸大成》等。这些书均为历代真实的医学名著,涉及医学理论、诊法、方药、针灸、临床各科,基本可以反映中国古代从秦汉至唐宋一千余年间的医学成就。胡青牛既然是名医,备有这些书籍,是合情合理之事,但其中对某些书的提法有不妥之处。如《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应为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二者合称《千金方》。《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在其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1601年刊行问世,而《倚天屠龙记》对故事发生在元代末年,即14世纪中叶,所以张无忌不可能见到此书。另外,金庸笔下的名医还有多部虚构的专著,如胡青牛著《带脉论》、《子午针灸经》、王难姑著《毒经》、无嗔大师著《药王神篇》等,虽仅有书名,却十足地符合中医书籍的命名特点,而《毒经》、《药王神篇》两书,专门记载毒药的性味、功效、使用和解救方法,颇有创见,如果真有人写出来,对本草学当是一大贡献。

从金庸小说对中医药的描写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作家,金庸对中医药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握其特色和精神。然而,金庸毕竟是小说家,并非医学专业人士,其作品中有关医药学的叙述多有不实和夸大之处,如江湖名医们的医学伦理观迥异于现实中的传统中医;有些毒药、解药纯属虚构,其原料、制法及功效离奇古怪,令人匪夷所思;对某些病症的处理,则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等等。可以说,金庸小说以“武侠世界”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与传统中医药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江湖医学”体系。对于这一点,读者们应当加以辨别,万万不可将小说当作学医的教科书。也正因如此,我们也不必对金庸吹毛求疵,而将其作品一概否定。真的非常感谢金庸先生,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如此精彩且又独一无二的中国化的武侠世界。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草药也顽皮

下一篇:图说本草之枸杞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