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
《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经炎热起来了。贾蓉在钟楼里贪图凉快,父亲贾珍将他叫出,喝命家人啐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凉快去了?”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一个一个都从墙根儿底下慢慢地遛出来了。说明天气的确很热。
那个时代既无空调,又无电扇,即使是在楼上,也闷热难当。天气炎热,机体散热又受到阻挠,这就是中暑的外因。林黛玉体质虚弱,弱不禁风,又患有慢性病,对外界恶劣的气候耐受力甚差,这又是中暑的内因。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精神因素。清虚观的张道士给宝玉送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这又引起了黛玉的心病。薛宝钗有一个金锁,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这次张道士又给宝玉提亲:“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在婚姻方面,黛玉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史湘云。她对爱情视之为生命。宝玉到底对她怎么样?不得而知,于是屡次对宝玉进行试探。这种慢性精神的折磨,使黛玉的健康每况愈下,抵抗力越来越差。以上原因加之气候炎热,于是黛玉就中暑了。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若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现象,则已经进入轻症中暑。此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盐,短时间即可恢复。也可适当用些药物,如外涂清凉油,内服十滴水、人丹、解暑片、藿香正气水,或者内服香薷饮。林黛玉就属于这类中暑,她服的就是香薷饮。
黛玉在清虚观中暑之后,回家休养,并且吃了“香薷饮”。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由香薷散演变而来,药味相同,制成散剂叫香薷散,熬成煎剂就是香薷饮。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若在暑夏季节,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或受暑热侵袭,常会头重头痛、身热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泻、四肢困乏、精神倦怠。此时用香薷饮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药香薷,是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干燥茎叶,全身被有白色茸毛,有浓烈香气,味辛,微麻舌。香薷产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产量最大,质量亦佳,特称“江香薷”,为地道药材。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肾经,为夏令之解表化湿药。辛温气香入肺胃,既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这种发汗解表兼有利尿消肿作用,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可见香薷是偏于解表利尿的。
除了香薷饮之外,防治中暑还可服用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出自《温热经纬》,药物组成有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西瓜翠衣、甘草、粳米等,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
另外,在炎热夏季,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品。天然苦味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苦味可刺激味蕾,增加食欲;按中医理论,苦味有燥湿和清热祛暑的作用,很适合夏季食用。常见的苦味食品有苦瓜、苦菜、苦荞麦、莴苣等,可以选用。
主要价值
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既能发汗而解表,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故素有"夏月麻黄"之称。治急性肠胃炎、腹痛吐泻、夏秋阳暑、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霍乱、水肿、鼻衄、口臭等症。
功能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①《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②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④《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⑥《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⑦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⑧《纲目》:主脚气寒热。
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大,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但本品有耗气伤阴之弊,气虚、阴虚、表虚多汗者不宜选用。传统习惯认为本品热服易引起呕吐,故宜凉服。
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注意事项:表虚者忌服。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
①《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②《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⑴香薷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次。(《圣济总录》香薷汤)
⑵香薷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⑶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⑷香薷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⑸香薷治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细,水冲服一钱。
⑹香薷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⑺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⑻香薷治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食用
该品辛温发散,外能解表,下能利尿,功似麻黄而力弱不禁风,适于夏月凉及风水水肿,故有"夏月麻黄"之称。
【烹调用途】:烹饪调料,可用作烹制肉类、肉汤和泡水饮用。亦可作增香调味品。
香薷适合人群:表虚自汗、阴虚有热者禁服。
香薷食疗作用:味辛,性微温。归肺、胃、脾经。芳香宣散,可升可降。
香薷食物相克:该品与山白桃相克。
香薷做法指导:内服宜凉饮。
⑴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术同用以健脾利水。
⑵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该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该品的适应范围了。
常用食疗药膳方
【香薷饮】:香薷10g,白扁豆、厚朴各5g,水煎服,每日1剂。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红楼梦》中林黛玉喝的便是这种。
【香薷薄荷茶】:香薷、薄荷、淡竹叶各5克,车前草10克,水煎代茶饮。可清热除烦,利尿清心,适用于心烦尿赤,口干口苦。
【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薷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香薷二豆饮】:白扁豆30克,香薷15克,扁豆花5朵,将三者水煎取汁频饮,每日1剂。可化湿消暑,可治疗中暑发热,暑湿吐泻等。(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