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文化中医漫话正文

华佗与五禽戏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其具体的生卒年,已难以确考,大致生活于东汉末年和三国初期。华佗潜心研习前代医学典籍,结合自己的行医实践,逐渐医有所成,精通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医家,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对此,《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多有记载,而最为世人称颂的,就是在外科手术中发明了“麻沸散”。

神医华佗的故事以及民间传说很多,在《三国演义》中,他为东吴大将周泰治枪伤、为关云长“刮骨疗毒”、为曹操医治“头风”病而被害等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还注重健身养生,他曾对弟子吴普、樊阿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世人创编了一套模仿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五禽戏,亦作“五禽嬉”,顾名思义,是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神态与动作而编创的一套健身运动。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之时,《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说法,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即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由此可见这类导引健身之术的渊源。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他根据《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及气血运行的理论,通过观察多种禽兽的活动姿态和特性,以虎、鹿、熊、猿、鸟为代表创编并反复演练而成。从中医角度看,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于人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这5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方式各异,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多端,或独立高飞。人们模仿这些姿态,可以锻炼筋骨、畅通气血,达到祛病防疾、益寿延年的目的。

据传,华佗的学生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90多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也完整牢固。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华佗将毕生研习创就的五禽戏图赠予曹魏大都督、大将军司马懿,并嘱其传于后世,惠及众生。而得到五禽戏图谱的司马家族日日操练,最终一个个取得相对的长寿之年。当然,这些毕竟是虚构,正史上并无记载。不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五禽戏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禽戏进一步发展,各种著述、图录相继出现。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隋唐两宋时期,华佗五禽戏更为流行,多出现在诗人笔下。如唐代柳宗元有“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的诗句(《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李商隐在《寄华岳孙逸人》中吟诵“海上呼三鸟,斋中戏五禽”;陆龟蒙赞曰“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 。宋代陆游诗中有“啄吞自笑如孤鹤,导引何仿效五禽”(《春晓》),“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遣怀》)。明清时期,研究华佗五禽戏影响较大的有明代周履靖,著有《夷门广牍·五禽戏》,清代曹若水编辑《万寿仙·五禽图》。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在18世纪晚期,五禽戏由法国传教士传入法国,再由法国传遍欧美。而今五禽戏已经传播世界各地,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比较流行。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上海体育学院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2011年,华佗五禽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老药铺的仿单

下一篇:恽铁樵,拯救中医的先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