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养生膳食养生正文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饮食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疾病谱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追根溯源主要有以下原因: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同在,“贫困病”与“富贵病”并存,很多慢性病是“吃”出来的。

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世界最佳饮食方式中,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身影遍布其中。国际医学界认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五大亮点

食物搭配 平衡膳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膳食结构由“谷肉果菜”四大类食物组成,并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动物性食物(五畜)和植物性食物(五谷、五果、五菜)的搭配比例1∶3,是科学的配比。“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膳食指南,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起居和促进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然食材 低温烹调

中国式烹饪风格在夏商时期开始形成,烹饪多以蒸、煮、焖、炖为主,温度在100℃左右,与高温烹饪的煎、炸、烧、烤相比,被称为“低温烹饪法”。随着烹饪厨具灶具的改进,爆炒方式出现,中式烹饪强调“急火快炒”,高低温结合的烹饪方式可以减少油脂氧化,保留营养成分。西方烹饪中的炸、烧、烤等,烹饪时的“美拉德反应”会带来特有的色香味,但产生的“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对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低温烹饪”是环保健康的烹饪方式。

豆类蛋白 植物翘楚

豆腐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后的又一重大发明。西汉年间,豆腐出现,克服了大豆不易消化的缺点,大豆蛋白亦弥补了肉蛋奶等的相对匮乏,提高了人民的健康素养。现代营养学发现,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皂苷、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以阻止胆固醇吸收、调节胃肠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水平,大豆成为世界公认的“功能食品”。

发酵豆制品豆豉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豆豉溶栓酶、维生素K2等营养素均来自豆豉、腐乳等发酵豆制品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等体现中国居民日常膳食的健康法则,正在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娴熟地运用,并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汤液粥食 温胃调养

中国“食祖”伊尹首创汤液之法,彭祖擅长调羹。汤液雉羹,除了食材的交互融合、取长补短外,还延伸出粥食。清代《粥谱》里记载:“粥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时至今日,南方煲靓汤,北方喝米粥,世代相传。

茶叶文明 源远流长

中华“茶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唐代陆羽撰写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指导了茶叶生产,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推广了饮茶风气,陆羽被人们尊为“茶圣”。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咖啡因、可可碱、茶碱)、茶多糖及茶色素等是茶叶发挥药用价值的重要成分。茶具有驱散疲劳、清脑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止泻等功能。现代医学指出,茶在防治慢性病、抗辐射、抗肿瘤、抗突变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层次挖掘。

西式饮食带来的健康危害

西式饮食结构亦称为“富裕型饮食模式”,是欧美、俄罗斯及中东等地区的饮食模式:肉奶蛋为主,面包土豆蔬菜为辅,佐以方糖、果汁、饮料,是典型的“三高”(高脂、高蛋白、高糖)食品,其结果是能量过剩,导致患慢性病的人数逐年递增。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当前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迅速“西化”,“三高”食品、洋快餐、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充斥市场,中国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30%的中国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各类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膳食结构“西化”是造成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的首要原因,这一危害在青少年中影响最大,很可能会对国民健康素质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回归健康饮食,刻不容缓。

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接受平衡膳食理念,坚持“寓医于食,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在慢病防治方面将是有益的探索。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芒种之后易“疰夏”,食疗调养“暑”不怕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