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知识问答中医儿科知识问答正文

治疗小儿疾病原则及用药注意

治疗小儿疾病时,应当掌握治疗及时,用药果敢而又慎重的原则。因为小儿病理特点之一是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争取时间治疗,小儿比成人更为重要。否则轻病变重,重病转危。所以在正确诊断的同时,治疗必须及时,用药必须果敢,特别是危重病儿,更为必要。但在及时、果敢之中,又须要傲到慎重。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用药稍有不当,不仅可以伤害脏腑功能,而且可以促使病情发生剧变。

儿科疾病的用药,虽与内科有相似之处,但因小儿生理病理与成人有别,所以用药又独具特点。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小儿疾病时,应当结合小儿的特点,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1、解表发汗,不可太过小儿脏腑娇嫩,腠理不密,虽有表证宜汗,但不可发散太过,以防卫气不固,气阴大伤。

2、大寒大热,中病即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而大辛大热之品,如附子、乌头、细辛桂枝等,足以动火生热,耗损真阴;大苦大寒之味,如大黄黄芩黄连黄柏等,易伤脾胃,损害生气。因此在应用时,要有分寸,中病即止。

3、攻伐有毒,不可过服小儿肌体薄弱,耐受力差,运用有毒之品和峻猛攻伐之药,不宜过量,更不能久服,以免损伤脏腑生发之气或发生中毒。

4、补益之药,不可滥投小儿生机旺盛,只要哺养得当,护理适宜,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即使体质较弱,如能注意调养,适当给以补药,也能较快恢复,凑不可久用或滥用补益之药,以防由药物之偏胜引起弊端。

5、剂量大小,要常中有变小儿用药剂量,1岁左右为成人剂量的1/3,5岁左右为成人剂量的1/2,10岁左右略小于成人,14岁以后即与成人相同。由于小儿服药时浪费较多,其用量可较折合量略大。此外,还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能,考虑其用量的差异。如健脾和中、消食化滞、补气养血类药物,药性平和,剂量可酌情大于折合量I理气药一般应小于折合量,以免耗气破气,峻猛攻伐及有毒药物,开始用量宜小,患儿耐受良好者,方可加大。

6、法同药类,要注意特点儿科疾病的治疗法则与成人基本相同,用量虽然大体相类,但因小儿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甩药又同中有异。如同是表证,疏风解表则同,但因小儿脏腑娇嫩,邪多犯肺,每兼咳嗽痍多等症,所以小儿疏风解表剂中常要加入宣肺化痰之品。食积内停,消化不良,治疗就应消食导滞,但因小儿“脾常不足”,所以又需在消导剂中加入健脾和胃之味。小儿外感发热,常因“肝常有余”导致热极生风,发生惊厥、抽搐的病证,因此在外感病中如见烦躁、惊惕现象,就应在解表透邪剂中加入平肝熄风的药物。

7、给药方法,应考究灵活小儿服药,一般一剂可分3-6次用,年龄越小分次越多,以免引起呕吐。喂药时应固定小儿头手,用小匙将药放到舌根部,使小儿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药液进入气管。对于重症、危症,或昏迷的小儿不能吞咽药物,也可用鼻饲法给药。煎剂应适当浓缩。对于婴幼儿,丸、片必须研细。散剂也要调水,以免引起呛咳。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还可加些食糖调味,或将药混入乳汁、汤粥内服用。对于一些轻证和慢性疾病,也可采用食物治疗。如用鸡内金焙干研末,加入粥内同食,以治消化不良,用二丑,槟榔炒后研末,与面台烙饼食用,以治虫证。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儿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

下一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