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查化验检查项目正文

血清酶检查(一)

一、淀粉酶(AMY)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PNP法:<90单位/升;碘-淀粉比色法:800~1800单位/升;BMD法:成人,25~125单位/升,>70岁,20~16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腹痛8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开始下降,3~5日恢复正常。增高还见于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管疾病、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酒精中毒、吗啡注射后等。

2、减低:见于肝硬化、肝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二、血清脂肪酶(LPs)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速率法:<40单位/升;比浊法:<190单位/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结石使胰管阻塞时、胆管疾病、胃穿孔、肝硬化、肠梗阻、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癌、软组织损伤、急性或慢性肾脏疾病等。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小时,脂肪酶出现增高,24小时达高峰,8~14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三、血清胰蛋白酶(Try)

单位:微克/毫升(μg/m1)。

正常值:150~600微克/毫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肿性纤维化、糖尿病等。

四、血清胃蛋白酶(原)(PG)

单位:微克/毫升(μg/m1)。

正常值:总活性188~474微克/毫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2、减低:见于胰腺癌、肝胆疾病、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等。

五、铜蓝蛋白氧化酶(CP)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52.9~167.7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见于胆管阻塞、白血病、缺铁性贫血、霍奇金病。

2、减低:主要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肾病综合征。

六、血清醛缩酶(ALD)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1.3~8.2单位/升。

临床意义:增高: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血清醛缩酶活性最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50倍。晚期,肌细胞合成此酶的能力受损时,血清醛缩酶活性也可低于正常,故有一定的判断预后的意义。急性肌肉坏死时,血清醛缩酶活性也显著增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上肢一肩胛型肌营养不良时,血清醛缩酶仅轻度升高。心肌梗死时,醛缩酶总活性可达对照值的5~8倍,多在发病后24~50小时出现峰值,4~6天降至正常。急性肝炎,醛缩酶总活性可达正常的7~20倍,多在发病后15~20天恢复正常。黄疽型病毒性肝炎时,其升高的阳性率为89.7%,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为78.2%。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醛缩酶活性略有升高。使用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促使血清醛缩酶活性显著升高。

七、血清溶菌酶(LYSO)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比浊法:4~2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及肺癌等。

2、降低: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八、血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

单位:单位/升(U/L)。

正常值:16~50单位/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宫颈癌、淋巴肉瘤、髓性白血病、霍奇金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

2、降低:常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功能异常。

九、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

单位:微摩/(秒/升)(μmol/s?L)。

正常值:比色法:0.066~0.191微摩/(秒/升);紫外法:0.008~0.117微摩/(秒/升)。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等。

十、血清苹果酸脱氢酶(MDH)

单位:微摩/(秒/升)(μmol/s?L)。

正常值:0.21~0.83微摩/(秒/升)。

临床意义: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溶血性疾病、镰状红细胞贫血、巨细胞贫血、全身转移性癌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血清酶检查(二)

下一篇:溶血与贫血检查(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