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
正常值:因测定方法不同,故无统一正常值。
临床意义:
1、IL-1是重要的炎性递质之一,是一种热原质成分。在临床上,IL-1引起的发热机制,可能不同于细菌内毒素。其发热,可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对抗炎症、肿瘤中起积极作用。
2、IL-1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升高的IL-1,通过刺激关节的滑膜细胞、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前列腺素E2(PGE2)和一些酶类,参与关节滑膜、软骨的病理损伤过程。现在临床上,已有应用IL-1的受体拮抗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报道。
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
单位:千单位/升(KU/L)。
正常值:5~15千单位/升。
临床意义:通过人外周血、尿液或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水平的测定,可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肝病、红斑狼疮、麻风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并用于器官移植后有无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三、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
正常值:因测定方法不同,故无统一正常值。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淋巴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肾移植排斥反应。
2、减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
四、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
正常值:因测定方法不同,故无统一正常值。
临床意义:IL-4在临床上涉及最多的是抗肿瘤治疗作用,已知IL-4受体在相当多的肿瘤细胞上表达,包括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临床上,IL-4治疗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都有一定疗效。
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
单位:皮克/毫升(Pg/m1)。
正常值:放射免疫测定法:血清为56.37~150.33皮克/毫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机体损伤、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烧伤及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6升高,手术后降低。
2、血、尿及局部组织液IL-6测定,对器官移植具有鉴别排斥、监测排斥和疗效评价等重要作用;急性排斥反应时,体液中的IL-6明显升高,治疗有效后又迅速下降,治疗无效者IL-6则持续升高。
六、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
单位:纳克/毫升(ng/m1)。
正常值:放射免疫测定法:为0.26~0.38纳克/毫升。
临床意义:IL-8增高,见于感染、创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IL-8在炎症局部、血清和体液中,均有明显升高,甚至有高达1000倍以上的。近年来还发现,IL-8是多种原因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主要炎症因子,故通过其水平的检测,可进行炎症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
七、集落刺激因子(CSF)
单位:纳克/毫升(ng/ml)。
正常值:放射免疫法:为0.30~0.58纳克/毫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严重创伤、感染、风湿关节炎、实体瘤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减低: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化疗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移植等。
八、肿瘤坏死因子(TNF)
单位:纳克/毫升(ng/ml)。
正常值:放射免疫法:为0.74~1.54纳克/毫升。
临床意义:TNF有α与β两种类型,它们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作用。
九、干扰素(IFN)
正常值:因测定方法不同,故无统一的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1、IFN具有广谱抗病毒效应,作用可能是多环节的,从抑制病毒吸附细胞、脱壳、病毒核酸的转录,到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杀灭病毒。同时,IFN还能增强正常细胞和感染细胞邻近细胞的抗感染能力,使感染易于控制。
2、IFN的临床应用广泛,对肿瘤、感染、自身免疫及免疫缺陷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抗肿瘤、抗感染是应用最多的两类。在抗肿瘤方面,几乎所有恶性肿瘤都有用IFN而缓解和改善的报道。抗感染方面,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疱疹性疾病、病毒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多种疣等,均有一定疗效。
十、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
单位:纳克/毫升(ng/m1)。
正常值:0.97~1.37纳克/毫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肿瘤、肾癌、肝细胞瘤、肝癌、脑血管细胞肿瘤、平滑肌肿瘤、发育不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性贫血、脊髓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2、减低:见于肾功能衰竭、晚期肾病、慢性感染、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恶病质、早产性贫血、低甲状腺功能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