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肺栓塞被认为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现,在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中,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受到各国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为了让普通大众认识肺栓塞,了解这个藏在我们身边的“沉默杀手”,我们针对目前有关肺栓塞认识和防治上的问题,采访了著名呼吸病专家王辰教授。
坐落在北京朝阳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内设的“北京呼吸病研究所”是我国呼吸疾病诊疗和研究的重点单位,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之一。该院院长王辰教授是我国有名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病医学专家。谈及多年来普及肺栓塞知识的历程,王辰教授感慨万千。
认识不足,教训惨重
肺栓塞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脱落,脱落的栓子随血流经右心堵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上,造成患者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一种急症。过去,全国50家大型医院每年每家医院仅发现3~5例肺栓塞,而近半年来的统计资料却发现,最近2年内,这50家医院共诊断出肺栓塞2000余例,平均每家医院有40例患者,与以前的情况构成显著差别。而且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仍远远低于实际发生数。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肺栓塞发病率增高了吗?
情况并非如此,王教授告诉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对肺栓塞的认识不足,使很多肺栓塞患者被误诊,有的被诊断为肺炎,有的被诊断为胸腔积液,有的被诊断为心绞痛,甚至还有人被当作心肌梗死来治疗,造成了许多惨痛的教训。
有一位医学教授,腹部外科手术后3天,起床后突然胸闷、憋气,继之发生晕厥和休克,虽经积极抢救仍无法挽救其生命,尸解后发现致死的原因是主肺动脉大块栓塞。还有一位50岁左右的男士,因“肺部阴影”辗转于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肺炎、结核、肿瘤,拖延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被确诊肺部阴影实际上为肺栓塞引起的肺梗死。
“这些教训都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宣传肺栓塞知识,势在必行。”
认识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肺栓塞是一个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目前公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所以,要想预防肺栓塞,首先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参见本刊第6期《静脉血栓 坐出来的疾病》——编者注),尤其是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高危人群:
急性腹部或胸部的大型手术后及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和急性脊柱损伤等的患者
长期操作电脑者和预期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火车者(时间超过6个小时)
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
孕产妇
40岁以上、肥胖或有血脂异常患者
此外,还包括恶性肿瘤、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避孕药妇女、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血液病患者、先天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和某些使用抗凝、抗纤溶、抗血小板等多种血液类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的患者
识别危险因素,早期预防
王教授指出,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因此,在一般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旅行休闲操。
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