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盲人孝子的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宁夏西吉县田坪乡庙山村的盲人,名叫李国峰,今(2010)年56岁。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却是一个热情、老实憨厚的农民。从小学会拉板胡、吹笛子的他,靠经营一个小卖部来维持自己和78岁母亲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山沟沟里传出古老的秦腔板胡曲,乡亲们知道,这琴声饱含着盲人李国峰感恩孝母一片心。
5岁那年,国峰双目失明
李国峰3岁时,他的母亲发现孩子的眼睛有问题,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孩子是先天性青光眼。为了给孩子治病,李国峰父母节衣减食,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着国峰到处寻医问药。可去过的医院都无法治好国峰的病,5岁那年,国峰双目失明。
1966年,患重病的国峰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说;“我去后你要照顾好你母亲……”父亲的去世,就像天塌下了一样,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更为沉重的打击。虽然李国峰看不见母亲的表情,但从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母亲的痛苦和失落。
村上人看他母子可怜,就来帮助照看他们家。但母亲还是因病起不了床。一天,国峰对母亲说:“妈啊,我爸去世了,虽然我看不见,但我有两只手,我要学干活学做饭……”从那时起,国峰摸索着取出面粉,盛了碗水,开始和面。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看着儿子和面的“笨拙”手法,躺在炕上的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老泪纵横教儿子学做饭。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国峰找到大队干部说自己要干活挣工分,大队干部商量后让国峰到队部里打扫卫生,看管粮场。那年他才9岁,干完活就摸到小学门前听老师给学生教书,从教室里传来的读书声他一句句都记在心里。晚上回家他一边给母亲做饭一边一字一板的背给母亲听,他的母亲含泪鼓励儿子说:“我儿子好聪明,将来一定有出息……”
母亲患有关节病,行动不便。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国峰拿起“探路棍”,摸索着来到水泉边挑水。当挑着水往回走时,因为路上是陡坡,加上挑着两桶水,他只能一点一点挪着走。“咣当”,国峰摔倒在坡上,桶里的水倒了个精光。“就是摔断腿也要把水挑回家!”国峰擦掉脸上的泥和泪,摸索着拾起水桶又来到水泉旁。在摔倒了4次后,国峰终于将这担水挑回了家。打那天起,乡亲们每天都能见到国峰往家里挑水。路过的乡亲们见到他,都会主动去接他肩上的水担。国峰对着好心的乡亲说:“谢谢大哥大爸,我慢慢学,我会学会的……”
失明孝子40年艰辛茹苦感动乡邻
为了让母亲活得舒坦一点,国峰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后,用他的“第三只眼睛”――一根伴随了他50几年的榆木棍,去河沟里挑来水,给母亲梳头洗脸、烧火做饭。冬天,家里没有煤烧水,他就在刺骨的冷水里一遍又一遍地洗着母亲的内衣。村民们看到后,给他家送来了麦秸,让他烧火做饭,他却舍不得,而将这些麦秸用来生火。农业合作社时,农闲时候要演出,可是队上没有一个人会拉板胡,吹笛子,每年队上要从外面请乐队,国峰听到后,他有了拉板胡,吹笛子的想法。于是,国峰每当听到邻队有演出时在伙伴的带领下去听,模仿者学……15岁那年,队上终于成立了样板戏节目班,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终于学会了拉板胡,吹笛子……
每到晚上,母亲坐在儿子身边,儿子拉着板胡,母亲听得津津有味
改革开放,国峰有了新的打算,想在村口开个小卖部,一来能维持生活,二也能照顾好母亲,可国峰是个盲人,能干那活吗?定下心的他向村里几位老师借了一千元,又从距村上七公里山路的甘肃省会宁县马路乡隔三日一集买回些货物,小卖部开张了。
母亲看到儿子这样辛苦,便领着儿子来回熟悉这条七里长的山路,几个月后,国峰终于掌握了通往山外的路。从此以后,人们看见一个盲人拉着一个装满百货的架子车,行走在山间的道路上。
开张售货的小卖部,离不开识别钱币面额和识别真假货物的问题。他的母亲就成了他的第一个老师。刻苦学习半年,国峰终于用手感能辨别出大小钱币的面额。每到冬天,国峰的母亲腿疼得要命,国峰虽然看不到眼里,却痛在心里。每天夜里,他便用自己身体的温度给母亲暖病腿。一天夜里,天上飘着大雪,他被母亲突如其来的痛苦声惊醒,顾不得母亲阻拦,国峰拄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摸进了漆黑的村庄,敲响了村医的家门……
如今,国峰的母亲已经78岁了,国峰每天早上起来先给母亲煮碗面,等母亲吃完后,他的小卖部也开门营业。晚上,母亲坐在床上,儿子拉着板胡,小山沟的琴声传递着盲人孝子一片情。
感恩回报母爱。如今,盲人国峰一如既往这样做着。他说,如今母亲老了行走不方便,她老人家还放心不下的是我。老人家一辈子受了不少苦,虽然我看不见,但我一定要将母亲照顾好,让她多活几年。
盲人国峰不畏艰难,照顾母亲几十年,深深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每逢假期,村里的中学生都要分成几个组轮流到他家帮着干活,还给他讲些文化知识和外面的新闻。村子里上鞋年纪的老人都异口同声夸赞说:“国峰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心地善良,孝敬老人,我们经常用国峰的事教育娃娃像他一样努力学习、孝敬老人。”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