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癌症肿瘤子宫肌瘤正文

子宫肌瘤中医诊疗技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肌瘤又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之间的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中医学将本病归属“石瘕”、“癥瘕”。

辨证论治

活血化瘀虽为本病的大法,但仍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月经中期、后期以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月经期视经、量、色、质,结合其症状辨证论治,多为益气止血、祛瘀止血、清热止血等法。

1.气滞血瘀

[证候]  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心烦易怒,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闷,腹有癥瘕,小腹胀痛或有刺痛;舌苔薄,舌边有瘀点或瘀斑。

[治法方药]  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湿凝滞

[证候]  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或量多色黯,经期延长,下腹冷痛,包块胀硬,得热痛减,四肢不温,带多色白清稀,大便不坚。舌质淡紫,苔薄白而润,脉沉紧。

[治法方药]温经散寒,活血消癥。少腹逐瘀汤加减。

3.痰湿瘀阻

[证候]月经后期,经少不畅,或量多有块,色紫黯,或夹有黏稠白带,下腹胀满,吐恶痰多,体形肥胖。舌质胖紫,舌苔腻,脉沉滑。

[治法方药]化痰理气,活血消癥。开郁二陈汤加减。

4.湿热夹瘀

[证候]  经行量多色红,有血块,经期延长,下腹疼痛,腰骶酸痛下坠,时有发热,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消癥。清宫消癥汤加减。

5.阴虚内热

[证候]  经行量不多,偶尔崩下,经色黯红,头晕心悸,腰酸,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方药]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清海丸。

经验方

1.消瘤散结汤

[药物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生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牡丹皮6克,蒲公英15克,半枝莲 30克,三棱20克,石见穿20克,蚤休30克,五灵脂20克。

[适应证]  主治子宫肌瘤初起,肌瘤质硬,具有养血化瘀、消瘤缩宫之效。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2.橘荔散结丸

[药物组成]  橘核、荔枝核、川断、小茴香乌药川楝子海藻、岗稔根、莪术、制首乌、党参、生牡蛎、粟壳、益母草。上方研面,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克,半饥半饱时以开水送服。若体偏热者,或兼热象者以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服用,月经前3~5天停药,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

[适应证]  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之功。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一日两次。

3.子宫肌瘤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干地黄、白芍、茜草刘寄奴蒲黄炭、川芎各9克,丹参15克,阿胶12克(烊化),益母草12克,紫草根12克。

[适应证]  子宫肌瘤,经期量多,少腹疼痛。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煎服两次。

4.子宫肌瘤非经期方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干地黄、赤芍、白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昆布、海藻、丹参、刘寄奴、鳖甲各15克。

[适应证]  血瘀性子宫肌瘤。

[用法用量]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取 200毫升,每日服两次。

5.加味生化汤

[药物组成]  当归24克,川芎15克,益母草 30克,桃仁9克,黑姜6克,炒荆芥穗6克,炙甘草3克。有结节者加三棱、莪术各6克。

[适应证]  血瘀性子宫肌瘤。

[用法用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子宫肌瘤日常预防?

下一篇: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