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癌症肿瘤鼻咽癌鼻咽癌常识正文

中医学对鼻咽癌的认识

[FS:CONTENT_START]

鼻咽癌是鼻咽粘膜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30~59岁患者,男性居多。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和种族特点,以黄种人发病率居高。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广东、广西、香港、湖南等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新加坡、泰国等),并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本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免疫、EB病毒及饮食等因素有关,然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中医学中没有鼻咽癌的名称,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失荣”、“鼻渊”、“真头痛”、“上石疽”、“控脑砂”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历代医著对本病的症状已有较详细的描述。如明代《外科正宗》曰:“失荣症失于耳前及项间,初如痰核,久则坚硬,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坚硬仍作,肿痛异常,乃百死一生之症。”清代《医宗金鉴》曰:“(上石疽)生于颈项两旁,形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脊痛不热。……初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疲顽之症也。”又曰:“鼻窍中时流黄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即名控脑砂。”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也有较深入的认识。《外科正宗》曰:“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外科真诠》认为:“石疽……乃肝经郁结,气血凝滞而成。”医家们已认识到本病“药石无功,针灸难效,万死一生,害人甚速”,乃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正宗》有内服和荣散坚丸和外敷飞龙阿魏化坚膏之法。《医宗金鉴》还强调据症辨治之法:“初起气实者,宜服舒肝溃坚汤;气虚者,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葱白蜂蜜,捣泥敷贴。久不消者,以阳燧锭每日灸之,以或消、或软、或将溃为度。”上述经验迄今仍不失其临床价值。

现代中医对鼻咽癌的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后期,广东、湖南部分医院相继成立了鼻咽癌防治小组,对鼻咽癌的发病、治疗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首篇公开文献刊出于1973年,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少应用单方验方、辨证方、协定方治疗的临床报道。至1991年底,报道的篇数在70篇以上,累计病例达3千余例。从已有的资料分析,中医中药的疗效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展了实验室研究。在诊断上,开展了关于证型和舌象的研究,发现舌象的变化与证型、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有关。在用药方面,也观察到活血化瘀药有放射增敏作用,益气养阴药有提高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作用等等。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包括研制探索新剂型、新方法等,发掘更有效的药物和方剂,仍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尤其是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或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脏腑功能失调,致邪毒乘虚而人,凝结成癌肿。其病理机制有四。

1.热毒 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肝胆火毒循经上移;或过食肥甘嗜酒、饮食不洁,损伤脾胃,痰火与邪毒互结;或素体蕴热,复感邪毒,肺气不宣,肺热痰火互结,灼腐肌膜。

2.痰凝 肝胆火旺,灼液为痰,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塞经络,凝结成肿块。

3.气滞血瘀 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日久,血行受阻,气血矫滞经络,结聚而成肿块。

4.正虚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市肝脏功能失调,导致热毒,痰火结聚,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成癌肿。

临床上,各种病理机制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复合在一起,大多数是虚实夹杂,需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鼻咽癌,常采[FS:PAGE]用与放疗、手术、化疗等现代西医学疗法相结合。

1.热毒壅盛 

临床表现: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头痛,发热,心烦失眠,咽干口苦,耳鸣耳聋,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鼻咽粘膜充血,甚至溃疡。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方药: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八角金盘12克,山豆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黄芪3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

加减:鼻衄加三七粉、茜草炭、血余炭;头痛、视力模糊或复视加僵蚕蜈蚣全蝎钩藤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服完1~3疗程后改隔日或3日服1剂,持续半年巩固疗效。

常用成方:苍耳子散加味运用。

2.气血凝聚

临床表现:鼻塞脓涕,涕血色紫黑,头痛,耳鸣,复视,口干喜冷饮,鼻咽部肿抉,颈部肿块凸出,质坚硬。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弦细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方药:黄芪15~3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24克,葛根10克,陈皮9克,丹参15~24克。 

加减:口干咽燥加沙参麦冬、花粉;月中块红、肿、热、痛加银花、连翘;胃脘不适加砂仁石斛;头晕乏力加红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常用成方: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运用。

3.痰浊积聚

临床表现:鼻塞涕多,头晕头重,胸闷痰多,恶心欲吐,纳呆,口干不欲饮水,耳内胀闷,大便溏薄,鼻咽粘膜水肿,分泌物多,颈部肿块。舌质淡暗或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或濡细。

治法:软坚化痰,解毒散结。

方药:生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夏枯草10克,佛手10克,葵树子30克,牡蛎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0克。

加减:头痛加露蜂房、两头尖;有颅神经改变加蜈蚣、全蝎;干咽痛、牙肉肿痛加射干、石斛、岗梅根;口苦、胸胁痛加八月札郁金山楂、二至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二陈汤、海藻玉壶汤、四生散等加减使用。

4.津亏阴伤

临床表现:头痛,口干咽痛,唇焦舌燥,影响吞咽,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尿赤便干,口咽粘膜充血、糜烂。舌质红,少苔、无苔或起芒刺,或有裂纹,脉细滑或滑数或细弦。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药:雪梨干30克,芦根30克,天花粉15克,麦冬9克,生地9克,桔梗9克,荠菜15克,杭菊花12克,玄参15克。

加减:头痛加钩藤、白芷、生川乌;鼻衄加仙鹤草、茅根、紫珠草、白芨;鼻塞加苍耳子、辛夷花、野菊花;口因痛加山豆根、威灵仙、露蜂房;口因粘膜糜烂加连翘、马勃、银花、岗梅干;耳呜加女贞子旱莲草、磨盘草;颈部肿块未控加生南星、生半夏、僵蚕、浙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增液汤、六味地黄汤、玉女煎等加减。

5.脾胃虚弱

临床表现:头晕,神倦乏力,胃纳差,恶心欲吐,手足麻木,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或细缓。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淮山药15克,鸡血藤30克,桑椹子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脾阳虚莲子、扁豆;痰壅加法半夏、陈皮、浙贝;气虚乏力、白细胞下降加黄芪、人参黄精;恶心呕吐加竹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常用成方:四君子汤等加味。 

专方治疗: 

(1)扶正生津汤

组成:麦冬12克,天冬12克,沙参10克,玄参9克,生地10克,白茅根12克,玉竹9克,银花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20~30克,党参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丹参12~15克。

加减:白细胞降低加枸杞子、生黄芪、鸡血藤,酌减白茅根、玄参、麦冬、天冬;头痛加川芎、独活防风、白芷,酌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玄参;发烧加黄芩青蒿、连翘;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建曲、 鸡内金;便秘加干瓜蒌、麻仁、大黄;失眠烦燥加枣仁、五味子珍珠母。

用法:放疗期间,每天服1剂,每剂煎3次,代茶饮用;放疗结束后,再服60~90剂,以后每年服150剂左右,坚持治疗2~3年或更长。

(2)益气养阴汤  

组成:太子参30克(或西洋参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女贞子15克,石斛20克,天花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甘草6克。

加减:鼻塞加苍耳子、辛夷花;涕血加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头痛加白芷、羌活;面麻、舌歪、复视加蜈蚣、僵蚕、钩藤;颈淋巴结肿大>8.8cm2,加生南星、生牡蛎、夏枯草;口因喉肿痛加射干、牛蒡 子、山豆根;舌青紫、瘀斑加丹参、赤芍、红花;白细胞减少3000/mm3以下,加首乌、黄精、鸡血藤、黄芪、补骨脂。 

用法:放疗期间每天1剂,连服6天,休息1天,4周为[FS:CONTENT_END]

咨询电话:010-84132590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怎样发现早期鼻咽癌?

下一篇:鼻咽癌病人鼻腔冲洗方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