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目痒,是指睑边、眦内、甚则痒连睛珠,痒极难忍为主症,但睛珠完好,视力也正常而得名。
临床上由于风、火、湿热、血虚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目痒。轻者痒处不定,重则痒若虫行,或痒极难忍。《普济方·眼目门》说:“夫肝经虚,风邪乘之,则目痒。”《审视瑶函·目痒》说:“痒者有因风、因火、因血虚者。”另外若偶然发痒,痒轻不甚者则不属病态。若因“睑生椒粟”、“眼眩赤烂”等而发痒者,则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目痒:自觉双眼奇痒,痒极难忍,或痒若虫行,有灼热感,微有畏光流泪,眼眵呈枯丝状但不多。或胞睑内有似椒粟高低疙瘩。或见黑白睛间抱轮灰黄微隆呈胶出样,以青少年在春季发病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风寒目痒:症见双目发痒,遇风加剧,流泪眵稀,病人眼睛端好,内外均无翳障,视力正常,惟睛珠痒甚连接眉棱骨处疫楚不适,兼见恶寒鼻塞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弦。
火盛目痒:自觉双眼灼热奇痒,白睛发红,泪热眵稠,口干口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血虚目痒:双目发痒,痒作轻缓,揉拭则止,止后又痒,双限干涩不适,面色少华,舌淡,脉弦细。
鉴别分析
风热目痒与风寒目痒:风热目痒是因邪客肝胆经脉,循经上犯目窍所致。辨证以双目奇痒灼热,畏光流泪,多发于青少年,每逢春夏病势加剧为其特点。治宜疏风清热,祛邪止痒,方选驱风一字散。风寒目痒,其特点是双目发痒,遇冷风加剧,流泪眵稀,以驱散风寒为治,方选人参羌活汤去枳壳、天麻,加川芎、川乌。外可用姜粉和白蜜点之《张氏医通·目痒》。
火盛目痒与血虚目痒:火盛目痒是脏腑热盛,火热上炎,扰及双目所致。以目痒灼热,白睛发红,热泪眵稠为特征,兼见口干口苦,尿黄便结等内热炽盛之证。治以降火泄热,方选凉膈散加地肤子。血虚生风,双目发痒,以时痒时止,或揉拭则止,止后又痒,反复发作为其特点。火盛目痒为实,血虚目痒为虚,治以养血活血,熄风止痒,方选四物汤加防风、白芷、全蝎、川乌。
此外目痒一症,除按上述分证之外,还可根据其程度与性质,对多种眼病的诊断、预后有很大参考价值。如眼无病而痒,是眼病之前兆症状;有经治疗后,症状渐减而目痒是邪退正复,气血得行,眼病将愈之征。这些都宜临证时仔细鉴别。
【文献别录】
《银海精微·痒极难忍》:“痒极难忍者,肝经受热,胆因虚热,风邪攻充,肝含热极,肝受风之燥动,木摇风动,其痒发焉。故诸痒属虚,虚则痒;诸痛属实,实则痛。”又曰:“眼迎风发痒者何也?答肝肺二经受风邪也。”
《异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症医治》:“目有遇风作痒者何故?答曰:肝经有风邪,肝属木,一见风,燥动即痒。”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