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念】
头汗,指仅头面部汗出而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头汗出,剂颈而还。”
头汗一症,常人也可以出现。如迸餐时或小儿睡眠时头部汗出,但无任何症状,俗称“蒸笼头”,此不应视为病变征象。
【鉴别】
常见证候
湿热熏蒸头汗:头面汗出,小便不利,身目发黄,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
阳气不足头汗:头面多汗,面色咣白或苍白,四肢不温,气短,畏寒,神疲乏力,舌淡嫩,脉虚弱。
鉴别分析
湿热熏蒸头汗:由于湿邪侵袭,郁阻化热,湿热熏蒸,不得四散,只能循经上越,迫其津液外泄,所以头面汗出;湿阻膀胱,分利失常,则小便不利;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随病情轻重,可见身目发黄,湿热内阻,欲达不出,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皆盛的征象。治宜清利湿热,方选茵陈五苓散。
阳气不足头汗:此属虚证。多由病后、产后或老人阳气不足,腠理不同,津液外泄,故见头面汗出较多;阳气不足,阴血也随之虚弱,不能上荣于面,因而面色白光白或苍白;阳气虚弱,不能敷布于外,则四肢不温,畏寒;气短、神疲乏力、舌淡嫩、脉虚弱,均属阳气不足所致。治宜温阳益气,固表敛汗,方选芪附汤加红参、龙骨、牡蛎。
头汗一症,实证、虚证均可出现,但实证多以湿热所致,虚证多以阳气不足所致。在临床上还可在关格、水结胸、少阳病中见到,老人气喘以及重病阳脱之时而兼有头汗,应引起高度重视。
【文献别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
《类证治裁·汗症》:“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伤寒胁痛耳聋,寒热口苦,头汗剂颈而还,属少阳。”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