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皮肤科症状正文

杨梅疮

【慨念】

杨梅疮亦称霉疮,多由不洁性交传染。始发为杨悔疳疮,中期出现杨梅疮,后期可传入脏腑。杨梅疮是指阴部、躯干、掌跖或泛发全身,先后出现形态多样的皮肤损害,常见的有红斑、玫瑰疹、湿烂、疣状增生,蛎壳状等。颜色呈玫瑰色、铜红色或褐红色,因形似杨梅而得名。一般不伴痛痒,血清梅毒反应强阳性,父母患霉疮可遗毒胎儿。

《本草纲目》中记载:“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南,传及四方。”明·陈司成著《霉疮秘录)记载:“霉疮一症……细考经书,古未言得,究其根源,始于午会之末,起于岭南之地,至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

本症,皮疹表现多样,易与临床常见病混淆,需仔细辨认。

【鉴别】

常见证候

胎毒内蕴杨梅疮:多发于出生时或出生后6周。发于婴儿时,乳不能进,二便不通,体弱瘦小,头面皮肤皱纹很多呈老人貌。往往全身对称分布紫铜色斑片、大疱,口腔有糜烂、溃疡。2—3岁以后,可出现复发性杨梅疮,可见脓疱性丘疹或肛周或皱折部位出现湿性大丘疹(扁平湿疣)。晚期胎毒杨梅疮可见有门齿稀疏,短平,第1对上门齿切缘中部呈半月状凹陷,耳听力不好(神经性耳聋),小腿胫骨向前呈弓形弯曲(军刀胫)。眼睛羞明流泪,角膜混浊浸润,甚至失明。

湿热下注杨梅疮:大多生于前后阴,亦可见于口唇、乳房、眼睑等处。初起为粟米大疹或硬块,四周焮肿,亮如水晶,破后成溃疡呈紫红色,四周坚硬隆起,无痒痛感,伴口中粘腻,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毒热炽盛杨梅疮:生疮前先有发热、头痛、骨节酸痛、咽痛等症,2~3天后,出现全身性发斑,皮疹形态各异,颜色玫瑰红或铜红色,手足心发疹明显,伴心烦急,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毒邪流窜杨梅疮:发无定处,随处可生,侵犯皮肤,可有结节或硬结肿块溃烂,后流出树胶样分泌物,亦可侵及脏腑而危及生命。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肢体麻木,走路不稳,视物模糊等。舌质黯绛或瘀斑,苔白黄腻,脉弦或涩。

鉴别分析

胎毒内蕴杨梅疮与毒邪流窜杨梅疮:两者虽均与毒邪有关,但前者为胎胞禀受,因父母患杨梅疮,遗毒于胎儿,精血孕育而成。出生后内毒必发于肌肤之表,故见红斑,溃烂。日久则鼻塌、膝肿、耳聋、失明。后者毒邪内蕴日久,耗气伤津,外发皮肤则见皮肤结节肿块、溃烂、鼻唇损坏,毒邪侵蚀脏腑可出现头痛、头昏、心悸、肢体麻木等症状。胎毒内蕴杨梅疮治宜清血解毒、活血通络法,可选茯苓或土萆薢乳汁调服。毒邪流窜杨梅疮宜扶正祛邪、除湿解毒、攻补兼施法,可选九龙丹合地黄饮子化裁。

湿热下注杨梅疮与毒热炽盛杨梅疮:两者虽均与房事不洁,感受毒热之邪有关,但前者以内蕴湿热兼感毒邪为主,湿热下注,则二阴部发生硬结湿烂、溃疡等,伴口中粘腻,小便黄等湿热症状。后者因感受毒热之邪,毒热入里化火,外攻肌肤所致,故皮疹泛发,形态各异,伴心烦急,口干渴,小便黄,大便于等毒热炽盛症状。湿热下注杨梅疮,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法,可选龙胆泻肝汤化裁。毒热炽盛杨梅疮,治宜泻火解毒消斑法,可选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文献别录】

外科正宗·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三》:“夫杨梅者,总由湿热邪火所犯,……气化乃脾肺受毒。”

《医宗金鉴》:“此症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此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施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悔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尿道溢脓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