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疼痛而言。
本症在《黄帝内经》中称为“齿痛”;《诸病源候论》中又把牙与齿分开而论,上面为牙,下面为齿,有“牙痛”、“齿痛”、“牙齿痛”之分;此后,古典医籍中,或称“牙痛”者,或称“齿痛”者,俱指本症。
牙痛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肿痛的表现。因此,本症与牙龈肿痛有较密切的关系。
龋齿,在古典医籍中有“龋齿”、“齿龋”、“牙齿虫”、“牙虫”、“齿虫”、“齿蠹”等不同名称,其引起牙痛也较为常见。故与本症一并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风热犯齿牙痛:表现为牙齿胀痛,受热或食辛辣之物即痛甚,患处得凉则痛减,牙龈肿胀,不能咀嚼食物.或腮肿而热,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而干,脉象浮数。
风寒牙痛:表现为牙齿作痛,抽掣样感,吸受冷气则痛甚,患处得热则痛减,时恶风寒,口不渴,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迟缓。
胃火燔龈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以胀痛感为主,牵引头脑或牙龈发红肿胀,齿缝间渗血渗脓,满面发热,口渴,时欲饮冷,口气热臭,恶热喜冷,或唇舌颊腮肿痛,大便秘结,尿黄,舌质偏红,舌干,舌苔黄,脉象洪数或滑数。
虚火灼齿牙痛.表现为牙痛隐隐而作,龈肉干燥萎缩,牙根浮动,唇赤颧红,咽干而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脊痠痛,舌红少津,舌苔少,脉象细数。
气虚齿动牙痛:表现为牙痛隐隐,痛势绵绵,牙齿浮动,咀嚼无力,牙龈不甚红肿,或虽肿胀而不红,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倦怠乏力,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小便清而频,舌体淡胖,舌苔薄白或白,脉象虚弱或虚大。
龋齿牙痛:表现为牙齿蛀孔疼痛,时发时止,如嚼物时伤其牙,则立时作痛,舌脉如常。
鉴别分析
风热犯齿牙痛与风寒牙痛:两者虽皆因风,但寒热属性各异,病因病机不同。风热一半,含漱一半,连涎吐之自好也。……诸牙痛也。均宜一笑丸,即川椒七粒为末,巴豆一粒去皮研匀,饭为丸,绵裹咬痛处,吐涎即止,均宜用玉池散,……虫牙亦宜此咬漱。”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方书中治牙疼未见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药治愈,后凡遇胃气不降致牙疼者,方中必用此二药。其阳明胃腑有实热者.又恒加生石膏数钱。”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