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儿科症状正文

小儿尿频

【概念】

小儿尿频,是指小便次数明显增多,小便间隔时间缩短,甚则一日达数十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状。又有“淋证”、“溲数”、“小便数”、“小便频数”之称。本症女孩多于男孩。

根据本症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淋证”、“小便数”等范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五淋论》说:“小便有滴沥者,有不通者,由小肠与膀胱有热,二经俱主水,水入小肠,传于膀胱循水道出而小便也,热气乘之,则水耗少而引涩,故滴沥而下也。”《诸病源候论·小便毂候》说:“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有客热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此二经既受客热,则水行涩,故小便不快而起数也。”

现代医学认为尿频涉及的疾病较多,常见的有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以及神经性尿频。尿路感染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伴有发热、寒战、呕吐等症,且新生儿、婴幼儿与儿童表现各不相同,尿常规检查有致病菌生长。急性尿路感染6个月不愈转为慢性,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由结石引起者有尿路感染的症状外,还可见小便带血,尿道刺痛,尿中有砂石,甚则腰腹部绞痛或排尿中断。神经性尿频的特点是患儿在白昼尿频尿急,尿量少而不痛,入睡后尿频消失,又无尿床现象。亦有因蛲虫刺激、尿崩症、消渴等引起的尿频,不在本条讨论。

尿频与遗尿不同,遗尿为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而尿频则在入睡后症状消失。1岁以内婴儿因脏腑之气未充,气化功能尚未完善,小便次数较多,无尿急及其他所苦,则不为病态。

【鉴别】

常见证候

膀胱湿热尿频: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痰痛,甚则尿中带血,有砂石,要幼儿则哭闹不安,伴有畏寒发热,口干而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胆湿热尿频:小便频急短赤,尿道刺痛,伴有寒热往来,口苦烦躁,纳呆呕恶.腰痠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肺气虚尿频:小便次数增多,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小便一次,甚则小便点滴而下,不能自控,尿少色清,伴有面色少华,肌松易感,消瘦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肾两虚尿频:小便频数,淋沥不尽,伴有面白虚浮,精神倦怠,纳少便溏,甚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或有方颅,鸡胸,步履不稳,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阴虚尿频:小便频数,尿色较深,尿道口稍红,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唇赤.口糜舌疮,盗汗便秘,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鉴别分析

膀胱湿热尿频与肝胆湿热尿频:两者皆为实证,均有小便频数短赤、尿道灼痛等湿热之象。前者多由于小儿失于调护,感染湿热邪毒,或由于内伏湿热,蕴于膀胱,湿阻热郁,气化失司,膀失约,水道不利,以致尿出不畅,故有小便频数短赤;湿热蕴于水道,则有尿道灼热疼痛,尿液淋沥混浊,小腹坠胀,腰部痠痛;热郁化火,灼伤脉络,煎液成石,故甚则可见尿中带血.有砂石;湿热郁蒸,营卫失和,则有畏寒发热;热灼伤津液,扰及心神,则有口干而粘,哭闹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加减。有结石者治以清热利湿排石,方用石韦散加减。后者多由于湿热之邪蕴结肝胆,肝失疏泄,湿热下注,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急短赤,尿道刺痛等症;肝胆郁热,故有寒热往来,口苦烦躁,纳呆呕恶,腰痠胁痛等少阳经证;舌红苔黄,脉弦敬均为肝胆郁热之象。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肾阴虚尿频与膀胱湿热尿频:两者皆有热象,均为下焦为病。前者为虚热证,后者为实热证。前者多由于患病日久,尿频反复发作,湿热留恋,耗伤肾阴,或素体阴亏,虚火内生,热追膀胱,故有小便频数,尿色较深,尿道口稍红;阴虚而生内热,故有五心烦热,颧红唇赤,口糜舌疮,盗汗便秘,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清热,益肾缩泉,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而后者起病较急,湿热之象较著,故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八正散加减。

肝胆湿热尿频与肾阴亏损尿频:两者均有尿频,口干烦热,舌红脉数等热象,但前者为实,病在肝胆,湿热之象较著,伴有寒热往来,口苦纳呆,呕恶胁痛等少阳经证,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者为虚,病在肾,阴虚之象较著,故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唇赤,口糜舌疮,盗汗便秘等症,治宜滋阴清热,益肾缩泉,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肺脾气虚尿频与脾肾两虚尿频:两者都为虚证,均可见体倦便溏等脾虚之象。前者多由于小儿反复感冒,或长期厌食,致肺脾气虚,中气下陷,不能固涩膀胱,故有小便次数增多,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小便一次,甚则小便点滴而下,不能自控,尿少色清;肺气不足,藩篱不固,故肌松易感;脾运不健,气血化生不足,无以荣养,故面色少华,消瘦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肺健脾,益气缩泉,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后者多由于急性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由于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而致脾肾两虚,肾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脾虚失运,故面白虚浮,精神倦怠,纳少便溏;脾肾阳虚,无以温养,则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失所养,故有方颅,鸡胸,步履不稳;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脾肾不足之象。治宜健脾益肾,固涩下元,方用桑螵蛸散加减。

脾肾两虚尿频与肾阴亏损尿频:两者都为虚证,病位在肾,但前者为阳虚内寒,后者为阴虚内热。故脾肾两虚尿频有面白虚浮,精神倦怠,纳少便溏,甚则畏寒伯冷,手足不温,或有方颅,鸡胸,步履不稳等症。以健脾益肾,固涩下元为治,方用桑螵蛸散加减。而肾阴亏损尿频则有尿色较深,尿道口稍红,五心烦热,颧红唇赤,盗汗便秘等症。以滋阴清热,益肾缩泉为治,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小儿尿频要分清寒热虚实。病初多为实,病久多为虚;实者多因湿热,虚者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精神调养,避免精神刺激。急性感染者应及时治疗,以免迁延不已而成慢性;慢性者要标本兼顾,补虚与祛邪兼顾。

【文献别录】

《罗氏会约医镜》:“小儿之多小便,由阳气尚微,不能约束,宜于温补,不治亦足虑。至于气脱而遗,无所知晓,大非吉兆,以参、芪、熟地、归、术、桂、附大剂为主,加以固涩之味为佐,则犹可有愈者。但凡论小便频数者,切勿以热拟,热必小便赤涩而痛。纵有短少而艰涩者,是肾水将竭,及气虚不传送故也。此际用凉、用利,则速

其危矣。”

《明医杂著·小便不禁》:“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小儿尿白

下一篇:疳积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