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症状大全耳鼻喉症状正文

失嗅

【概念】

失嗅指鼻窍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而言。《诸病源候论》曰:“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外科大成》称之为“鼻聋”。

本症与鼻塞及鼻涕条目有密切关系,可互相参阅。

【鉴别】

常见证候

肺经风热失嗅:嗅觉减退,鼻塞涕黄,伴有发热、咳嗽、痰多,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胆孵郁热失嗅:嗅觉减退,鼻塞,涕黄浊而有臭味,一般鼻通气后,嗅觉也逐渐恢复,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口苦、咽干、痰多、全身乏力,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经湿热失嗅:嗅觉减退或消失,涕多黄稠而有臭味,鼻塞兼有头重头痛,咳嗽痰黄,脘腹胀闷,胃纳不佳,大便粘滞不爽,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肺脾两虚失嗅:嗅觉差,鼻涕粘白,鼻塞,时轻时重,头昏而胀,气短懒言,全身倦怠,食少腹胀,舌苔薄白,脉缓。

血瘀阻肺失嗅:嗅觉减退或消失,鼻塞,或有鼻涕。伴有头昏而闷,头痛较剧,咳嗽。舌苔薄、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气血两亏失嗅:嗅觉丧失,不闻香臭,鼻窍通气尚可,或微觉不利,少涕,全身可伴有头晕,心慌气短,全身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鉴别分析

肺经风热失嗅、胆腑郁热失嗅与脾经湿热失嗅:三者皆属实热证,前者属表证,后两者为里热证。肺经风热证,因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热窒鼻窍所致。胆腑郁热证.为邪热入里,客于胆经,郁而化火上犯鼻窍而成。脾经湿热证,因湿热困于脾土,致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鼻窍不利。三者失嗅的共同特点是:皆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其嗅觉失灵的程度多随鼻塞、流涕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点是:风热者.起病急,病程短,多伴有发热、咳嗽等外感风热之象,嗅觉减退往往因鼻窍不利而引起。胆腑郁热,脾经湿热,多因涕多、痰盛、呼吸不利而致嗅觉减退。风热者治宜祛风清热,方用苍耳子散合桑菊饮加减,胆腑郁热治宜清胆泻热,方用龙胆泻肝汤,脾经湿热,可用黄芩滑石汤。

肺脾两虚失嗅:肺主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为肺母,脾虚则不能散精于肺,致脾肺两虚,津微不能上荣鼻窍,故嗅觉减退,甚则失嗅。偏于肺气虚者,治宜温补肺气而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如无涕鼻干者,应养阴润燥,方用清燥救肺汤。偏于脾虚者,治宜补中益气,培土生金,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瘀阻肺失嗅:多因邪毒滞留鼻窍、迁延日久,或鼻受外伤致气滞血瘀,窍络阻塞,气血无以上荣,故不知香臭,治宜调和气血,行滞化瘀,方选当归芍药散。

气血两亏失嗅:索体气血两亏,鼻窍失于濡养,经脉不充,故嗅觉丧失,不闻香臭,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

本症可分虚实两类.实证与鼻塞及鼻渊有关,因风、热、湿邪阻滞为多见,病位以肺、脾、肝胆为主.治疗较易。血瘀与气血虚者,多因毒邪侵袭,迁延日久所致,其治亦较困难。

【文献别录】

中藏经》:“肺风之状,胸中气满,冒闷,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

《续名医类案·卷十七》:“孙氏姑,鼻不闻香臭有年矣,后因他病,友人缪仲淳为处方,每服用桑皮至七、八钱,服久而鼻塞忽然通矣。”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喉痒

下一篇:鼻臭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