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中医新闻正文

天人统一观是《内经》理论核心思想(上)

经典讲堂开栏语:本栏目今起刊登相关专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系统讲解和诠释,以帮助基层中医药人员更好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提高其理论水平和运用经典指导临床的能力。

编者按:本文作者张吉教授(已故)是《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毕生对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思想和临症理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在经脉理论和《内经》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文系作者遗作,共分4个专题、6个部分,详细阐述了他对《内经》理论核心思想的精辟分析和独到认识,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天人相应的思想内涵

人的自然属性是说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要服从于自然界变化的总体规律,或者说人类的进化一定要符合自然界的进化的速度和规律,这就是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气与自然之气是息息相通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是生命之根本。《灵枢·邪客篇》也说:“人与天地相应也。”即人的生活要适应天地自然界的变化,“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以顺应自然,故天地人是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此处更强调全方位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上养天气来养护头颅,顺应地气以养护双脚,情感和谐相处,要调五志以养五脏才能调养五脏之气“怡悦情志”。

天人相应是指天、地、人三者协调,包括周边一切环境,即包括自然界气候变化,阳光雨露,风力湿度,也包括紫外线等射线,如气候骤变,严寒酷暑,久旱无雨,阴雨连绵;南方的冻雨,北方的特大风雪灾害等。如 2010年南方五省市酷暑干旱,水库干涸,草木枯萎,对人的生活条件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种自然灾害导致了人民多病,牲畜死亡,这是自然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天人不相应的具体表现。再如由于工业发展,排放的有毒气体及温室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机环境的改变,空气污染。

另外由于战争、地质变动等自然灾害,地震大患之后必有大疫。《内经》对气候变化有很明确的认识,认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若“无萌则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露不精(晴),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说明正常的天气是阳光明媚,天体自然之气转动生息无穷尽的,蕴藏着万物发展之生机,若“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若天气异常变化,贼风暴雨频作,则阴霾晦暗四起,昼不见日,夜不见星,这是自然界阴阳失序,天地之气升降失常,阳气者闭塞不升,阴气混浊不降,造成天地之气混浊不清,遮阻光明,影响植物生命之源,即是参天大树也难免枯槁死亡,对人体也是极大的灾害,此乃是人与自然不相应也。这种思想观点是永恒的而且贯彻《内经》的始终。如《素问》的前五篇,均以人与自然的变化对人体影响为主体,如《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即根据天地自然变化规律进行调养身体,又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如《四气调神大论》是以四时气候变化为依据进行养生防病,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说明适应苍天之气,则精神意志健壮,虽有贼邪也不能伤害,如果违背自然界气候规律变化则人体正气失常,保卫人体的正气异常,则易招致外邪伤害,说明调节正常生理机能适应自然变化是养病防病的关键。《金匮真言论》:“天有八风,经有五风,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说明自然界分八风,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传播致病因素,入于五经的风邪,触动人的五脏,因而发为五脏之病,也是人与自然不相应的表现。在《内经》其他有关篇章亦均能反映天人相应的思想,人与自然界相依的思想根据,如《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如果阴阳气候变化“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在人体也同样,阴阳变化失节则数之可分为十、百、千、万一样多,而是数不清的各种病证,故天人相应统一观深入指导着养生防病的应用。

天人相应对指导养生防病的意义

1.天人相应的基本要求

采取什么措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说自然环境生息变化促使万物复苏,天地间生物气机萌动,草木欣欣向荣,人与之相应则“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是调形体,使人之举止活动柔顺舒缓,气血畅通,筋骨柔顺,适应春天之生息柔畅。“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胸怀开阔,乐观大度,这是调神,包括调情志,以适应外界春生之气。这就是人与自然变化之相应,其他季节也是同样,即气候变化来调形、调气和调神。如夏三月,阳气最为旺盛,而草木生长茂盛,一切植物都在开花结果,人与之相适应,是夜卧早起,多接触阳光,胸怀开阔,腠理宣通,“人之养生,应该所爱在外”,热情奔放,关心人爱护人,以适应生长的气候变化。如果违背夏季养生则易伤心气。秋三月和冬三月的节气养生,同样是根据气候变化而调形、调神、调气,这也是经典之谈,其道理永恒不变,具有重要的指导养生防病的意义。

2.环境的变化、地域的不同要求人与之相适应

由于地域不同,水土不同,气候变化不同,人文社会不一,也要依据其变化而与之相适应。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所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由于生息环境的差异,其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条件不同,“故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说明东方之人鱼吃多了,就化热邪滞留肠胃,咸味吃多了,会使伤血,血瘀气滞,血脉不通,热壅肌肤可能发生痈疡之病。故在治疗上宜适用砭石治疗,以通其血脉,说明在东方之域的人们以天人相应观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以防治其病,应避免胃肠之积热和血瘀肌肤之痈疡之病。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当地人们是依山而居,地处风沙,水土刚强,其民的衣物上,不穿帛棉多用毛布和草席,在饮食上多吃鲜美甘肥之食物,使人肥胖而血脂高之病,故西方之民应防止肥胖及血脂高之病。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当地居民,多住在高地,山岭之边,人们为了抗寒多吃牛羊乳汁,膏脂本厚之品,但这种膏脂甘肥之品不易消化而发生腹部胀满之病,这也是地域特色而造成人之疾病,人与自然不相应的规律所致。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势低洼,水土卑湿,雾露多,湿气大,而且当地居民又喜欢吃酸味及腐臭咸卤之品使体内多生湿,故当地人民常发生肢体拘挛、湿气熏浊之湿痹症,这也是地域不同造成人与自然不相应之疾病。

在此同时《内经》均提出因地而宜的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改善人与自然相应性,治疗方法如本文所提砭石法、中药法,炙焫法和微针治疗法。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中医四诊仪参与“火星500”试验

下一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增员增内设机构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