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著作
祝伯权,江苏省吴县人,生于1906年。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40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1942年开业行医。建国后,1950年考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后组建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入北京市海淀医院工作。临床以擅治杂病著称,尤擅治小儿急症。曾任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海淀区人大代表、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区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著有《诊宗忆要》等。
学术思想
祝伯权认为小儿生理“稚阴稚阳”,病理则发病急,传变快,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高热时,必须问其大便情况。若有腹满燥结,大便不通时,则先宜攻里通下。因为小儿元气稚少,若当下不下,则津液消烁,故急下以救胃中津液。对于遗尿一病,他认为膀胱不约之因多属虚寒,病由心肾气虚,阳气虚冷,膀胱气化失职所致,故睡中遗尿而不自知。治用缩泉丸、桑螵蛸散二方加减,疗效满意。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专方与专病相结合,是他多年来的临证体会。如治疗哮喘病,即用到局部辨病与整体辨证相结合。中医认为哮喘新病责之于肺,久病责之于肾;治则为“发作时治肺,平时治肾”。此外,哮喘不仅与肺脏本身有关,还与其他各脏相关,其发病之因,为肺脾肾三经湿热或肝肾阴虚所致,外感表邪是其诱因。实者治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二陈汤等加减;虚者治以六味地黄汤、二母宁嗽丸和四君子汤等加减。对于溃疡病的治疗,祝伯权自拟“溃疡病合剂”,即“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溃疡病之肝胃气痛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认为本病虽不属于肝经,但人的精神因素与肝郁不疏多能影响脾胃,故从临床来看“溃疡病”以肝胃气痛者居多,虚寒胃痛者次之。当然,溃疡病也可见虚寒、痰滞、食积或胃络瘀阻等证型,故治疗时必须灵活辨证才能有效。
临床经验
祝伯权临证用方,不拘经方、时方,兼采应用。如治“脏躁(癔病)”,他根据“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认为脏躁相当于今之气郁不疏、失志或轻度癫狂之类。其病因多由情志不遂,过度气恼而致五脏之间相互影响,引起许多异常症状。本病多见于妇女,从心、肝、脾着手论治,用甘麦大枣汤、四七汤和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治疗,效果满意。其治疟疾,常选常山饮、截疟七宝饮和小柴胡汤等方。其治痫病,认为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浊邪上干清阳,故昏不知人;肝主筋,风热盛于肝,则一身之筋挛急,令人手足抽搐。对于本病的治疗,认为应首辨阴阳,阳证多先身热掣疭惊啼而后发病;阴证则先身冷而无惊掣啼叫即发病;前者治以清心降火、化痰镇肝,方用风引汤、二陈汤和泻青丸等加减;后者宜用燥湿温补,顺气调中之法,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后世影响
祝伯权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其独到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足以为后人效法,对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很有借鉴意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