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仰先(1914年-),男,盐城建湖县人,汉族,师传(业师陈鉴仁),又毕业于上海市卫生学校。上海华东医院主任医师,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上海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委员,闸北区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区人委员会委员,区卫生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静安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医医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六十余载,擅长血液病、肝病、心脏病、老年病及疑难杂症等,尤其对血液病、肝病、心脏病更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除日常诊疗外还担负高干首长保健和外宾治疗工作。曾在中医学会主办的如《金匮要略》等讲座班授课,上海市结核病防治中心主办的结核病进修大学讲授中医对结核病的论治方面课程。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办的1~5届中医研究班任带教老师,全国首届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发表论文《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黄症(血清性肝炎)》、《冠心病证治》等40余篇。合作编写《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中医部分,《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瘀症、冠心病、奇症、不孕症等部分),《肝病防治新论》等著作十余部。85年获上海市卫生局颁发“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为发扬祖国医药学作出贡献”的表彰,89年被收入《上海当代名医列传》、94年被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95年被收入《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95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科研成果
凉血止血治标,温肾健脾治本治愈急性危重“再障”一例 1997年参加“华佗杯”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幼女早熟 治从肝肾 男童手淫 降火当先 1997年12月第二次参加“华佗杯”论文大赛获特等奖
养阴扶正,宽胸逐湿,治疗虚劳,悬饮 1998年“新医新药华佗杯”国际论文大赛获金奖
学术观点
一、讲究医德
医术虽精,若缺医德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医德虽高,若缺医术也不可能做到治好一切疑难杂症。因此作为一个卫生工作者,对医术攻德不可缺一。此论点不仅是对每个传人开教第一课,同时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它要求和对照自己。
二、重视脾肾
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补肾当在健脾之首。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补气当在益血之先。
1. 论脾肾
肾精属阴,肾气属阳,肾阴又称真阴,肾阳又称真阳,肾阳盛则各脏腑诸阳俱盛,肾阴衰则各脏腑阴均亏。且肾之阴阳不仅在人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且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因此肾精充则骨髓的生化有源,肾精亏则骨髓的生化不足。
李中梓云“谷入于胃, 洒陈于六脏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说明脾胃司消化以生气血。五藏生成篇云“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即说明脾与肾的关系,而“肾主骨”与现代医学认为“血生于骨髓中”同一论点,更说明脾肾,是生气血的主要脏器。
精与血又是互生的,精足则血旺,精衰则血贫,故贫血病人脾肾盛衰是个主要关键。
2. 论气血
气在人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夫五脏六腑阴阳升降,非气不升。”宋·杨士瀛云:“人以气为主,阴阳之所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转运者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从扬氏所言使人更体会到气在人体中作用非常重要。
从临床治疗中又可看出补气与补血的关系为当归补血汤,本是内虚补血常用要方,可是该方中补气的黄芪大于补血的当归5倍,何故?此即经云“阳生同是阴长”、“血脱者益气”,也就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再从气的动力来看,疏气之品,大有助化瘀之力,如活血化瘀的方剂中加行气疏肝之剂则化瘀之力更强。如血府逐瘀汤中除了桃红四物汤之外另一方面还具有疏肝理气的四逆散相配,从临床上规定,该方对瘀血引起的疾病如头药痛,胸痛,腹部有块月经闭塞,唇紫且暗等等用之颇佳,说明活血加理气之品,则大有助于化瘀之力。
3. “再生障碍性贫血”,它是虚亏为主,它的虚主要关系在脾肾(尤其是肾),我们将它分为“阳虚偏重型,阴虚偏重型,阴阳两虚型”,有时也会夹瘀或血热等等,在治疗上主要是调理阴阳,补养气血是治疗本病的要法。有兼症者则标本兼顾,为消瘀活血,清热凉血等(理阴阳主要指脾肾尤其是肾阴肾阳)。
“白血病”在外表来看是多属实证,实际是本虚标实,尤其后期虚症较多。它的症型很复杂,一般分为“温病型”、“血热型”、“瘀血型”、“肝郁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等等,在治疗时则根据复杂的症情取辨证施治法,或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4. 湿蕴则血滞,血瘀则湿郁,利湿有化瘀之力,活血有渗湿之功。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相互影响,且又能相互转化,尤其当人的某种正气不足时,它就会乘虚而入,湿为六淫之一,它既能单独为患,又会与其他邪淫相合为害。人体运化水湿的功能主要在脾(包括肾、肺)所以脾阳虚就会发生“湿困脾”而致病。临床常见重症肝炎,它主要是湿瘀为患,故对该症一般以活血渗湿是常用法。利湿活血有一定的区别,为湿重于瘀者当以利湿为主,尚血瘀较显者则化瘀为主,但湿重瘀不显者,也须加活血药,瘀显湿不甚者也须加利湿剂,此即所为“利湿有化瘀之力,活血有渗湿之功。”从病理而言,凡有湿蕴者会引起血瘀,有血瘀者也会引起湿蕴,故在治疗时必须两相兼顾。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