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赛珠,1937年生,浙江宁波人;1959年上海第一医院医疗系毕业,1964年上海市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3年制)毕业。现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教授,中医科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及研究,早年参加“肾”本质的理论研究,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补肾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研究,以及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研究。历年来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过编写中医、中西医结合书籍共9本。
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补肾药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发现温补肾阳药能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重用温补肾阳药应用于各种依赖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疾病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经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其缓解率达到65%,有效率达90%,缓解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血象达到缓解后仍需继续巩固治疗,维持缓解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
对于肾病综合征,采用分阶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早期加用滋肾阴、泻火药,以减少激素的副反应,在激素减量为维持剂量时,加用益气温肾药,直至逐渐撤除激素,并巩固治疗3~6个月,其疗效巩固,反跳显着减少。
“证”和“型”相结合的研究:著有慢性肾炎微观辨证的研究,1984年在国内首先报导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穿刺病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慢性肾炎的不同辨证分型与肾炎的临床症状之间上有一定的关系。血尿、蛋白尿的程度,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浆免疫球蛋白降低在各型之间似有一定的差异,与肾炎的不同病理基础亦有一定的关连。我们重视肾炎的微观辨证,并不忽视宏观辨证,而是主张两者相结合,作者的经验是对于系膜增生性肾炎主张补肾滋阴清热,并佐以活血止血治疗,对于膜性肾炎主张温肾利水,益气化湿。
把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引伸人中医药的研究中,要搞临床研究必需要注重科学性,对照是医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原则,对照的意义在于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免对结果作出错误的判断,临床科研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因素可影响研究结果,到底是被研究的各种因素导致的结果,还是非实验因素干扰所致,必须通过对照才能鉴别。
医疗特点:特别擅长治疗哮喘、再生障碍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