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古今名医当代名医正文

王世民

王世民

王世民,男,汉族,河北省元氏县人,1935年出生,主任医师。现任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山西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主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方剂研室主任。曾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任省中医学会理事、省科普作协理事。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其后拜陆石如、孔嗣伯、白清佐、刘寿山等名中医为师,尽得其传。先后出版《中医方药手册》《局方别裁》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生17名,创刊并主编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中医药研究》杂志,因其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70年代以来,王世民致力于实验方剂学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倡导将实验方剂学方法和络合物化学引入方剂学研究中,是中医实验方剂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和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学医立身  中西医融会贯通

一般认为,学中医者,以家学为贵,故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要”的说法。而王世民却没有这个福分,他的祖辈中虽然也有从事行医的人,但到他出生时,曾被乡里崇敬的曾祖父已经“仙逝”,只留下临街的大门上由患者敬献的“佩德神医”的金字匾额。连年的战乱,曾经装满整箱的医书早已丢失,也就谈不上耳提面命的家传了。

王世民的学医之路,始于“切肤之痛”。1953年春,王世民的母亲患破伤风,被庸医误治而早逝。心力交瘁的他又患上了面神经麻痹,无论是针灸还是敷药,近两年时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这两件事便激起了王世民的从医救人疾苦的梦想。天遂人愿,1956年高中毕业的他被北京中医学院录取,从此便走上了从医报国济民之路。

在那个年代,中西医课程之比是6:4,西医课实际上只讲内科学基础和外科学总论,没有其它临床课,而且是先学中医后学西医。中医课从经典开始,先讲《内径》和《伤寒论》。生涩的古文学习、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老师……给王世民的初学之路设了不少障碍。而正是由于这些“路障”,也锻造了那个时期的“国医大师”们艰苦学习的优良品质,为以后的中医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是王世民一直倡导的学医态度。回想那时的学习,王世民感叹,事实证明,中医课程“先入为主”,以后再学习西医课时,他们不会感觉中西医两者常打架,更不像学西医的同学那样感到困惑。之后的西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更为其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乃仁术  为医者的行为准绳

医乃仁术,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从医者的要求,也是为医者的行为准绳。所谓仁,爱人者也,即爱仁之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者的人文特征,也是通常说的“医德”。按照王世民的理解,凡大医、良医、名医都是德艺双馨者。“为民为医,瘝体在抱”是医生的天职。

六年大学的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后,王世民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现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并于工作后的第二年(1963年),幸运地成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的白清佐先生门下的徒弟。白清佐出身中医世家,是一位有胆有识的临床家,临证论病重脾肾,倡导脾湿肾寒,善用温燥的附子肉桂干姜,名燥三晋。在众名师的带领下,王世民不仅医学精进,更感慨救人行医的神圣。

王世民在大同下乡时,遇到了一位家庭贫困的女孩。这名女孩患肺结核,咳嗽出血,骨瘦如柴,因为家里无钱买药,所以只用一些偏方、土办法,但均无效果。王世民仔细观察后发现女孩颧红如妆,瘦得像个纸糊的人,营养不良,发热盗汗……这样的病人,首先应当改善营养,扶助正气,才能提高抵抗力,战胜痨病。可是连药都买不起的人,怎能买得起营养品呢。当时正值秋天,地里的蚂蚱很多,王世民想起叶橘泉先生曾说过蚂蚱蛋白质含量很高,又富含钙等无机元素,正好治疗痨病。于是王世民便教她怎么逮蚂蚱、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当代名医马骥

下一篇:当代中医王芳林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