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湿蕴肤
症状和体征:常发于四肢肘膝关节的屈侧,以丘疹、疱疹为主,骚痒剧烈,抓之可糜烂渗液,皮损部潮红,伴神疲、便溏,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风邪外袭,首犯太阳,从皮毛而入;又肺经“入肘中”,足太阳经“入掴中”,故常发于四肢肘膝关节屈侧。脾虚湿盛,湿性粘滞,故皮报以丘疹、疱疹为主。风湿、热邪相搏,郁于肌肤,不得外泄,故皮损潮红、鹰痒剧烈、抓之糜烂渗出。脾胃素虚,运化失司,故见神疲、便清。舌淡、苔薄腻、脉弦滑,为风湿偏盛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祛风止痒。以足太明牌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随证配穴:便溏者,加天枢。发于肘窝处,加尺泽、曲泽。发于掴窝处,加委中、曲泉。小儿患者,加脾俞、大都。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商丘、阴陵泉、足三里运脾和胃,祛风化湿一利肌肤。肺俞疏风清热,透达肌表。曲池既清利胃肠湿热,又疏泄在肌肤的风湿。脾经大都配脾俞,以补脾虚助水湿之运化。
二、血虚风燥
症状和体征:皮肤干燥肥厚而病痒,皮报表面有抓痕、血痴和脱屑,伴食后腹胀、便秘或便溏,舌淡、胖嫩,苔剥,脉细弦。
证候分析流津日久,反复发作,耗伤明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干燥肥厚、疫痒剧烈及皮损表面有抓痕、血痴和脱屑,小儿尤甚。久病则脾胃更虚,运化传导失常,故见食后腹胀、便秘或便清。去谈胖墩、答剥、脉细弦,为气阴两虚、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以足太阴牌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嗝俞、血海、三明交、脾俞、足三里、曲池。
随证配穴:腹胀、便秘或便请者,加天枢、气海。剧痒者,加部门及皮损局部叩刺。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膈俞、血海、三明交均用补法,以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脾俞、足三里外用补法,能健牌和胃,补益气血。曲池用泻法,活血祛风止痒。
此外,四弯风发于腕、踝等部者,应根据病变部位所涉及的经脉,以近部选穴为主,酌远部选穴。
其他疗法
1、耳针神门、肺、肾上腺、心、脾、皮报相应部位。毫针刺法或压丸法,左右耳交替治疗。
2、皮肤针于皮损局部重叩,以微出血为度。适用于血虚风燥型。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