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指患者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入寐困难、睡而轻浅、时常觉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成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长期失眠的人约为15%,有过失眠现象的人约为5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睡眠是人的精神、体力恢复的重要生理过程。若长期夜晚不能入睡,白天无精打采,严重时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等,亦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心脑血管等疾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且因迁延不愈、愈后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以镇静药及抗精神病药为主,如艾司唑仑、氯氮平等,此类药物虽起效快,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及戒断效应等不良反应,亦可产生宿醉效应。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主任运用针灸从心肝论治失眠取得满意疗效,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重视方氏头针应用
方氏头针由已故陕西名中医方云鹏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传统针灸学、西医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发明的,1978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科研成果。方氏头针有别于传统头皮针理论,通过针刺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外表投影的特定刺激点来治疗疾病,近50年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针灸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好评,尤其对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安军明是方氏头针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全面继承了方氏头针理论体系,坚持致力于方氏头针的临床实践总结与研究,方氏头针在其门诊应用率可达100%。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与方氏头针有关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发表了多篇方氏头针相关论文。安军明指出,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大脑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全息单位,不同穴区对应着相应脏腑,针刺头皮部穴区可调理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这与中医“头者,身之元首,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及“头为元神之府”之说相契合。
安军明临床治疗失眠症,多从心肝论治,以方氏头针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穴必先取之,选取伏象头部、伏象腰骶部、伏脏上焦、倒像上部、书写、记忆、信号、思维,收效甚佳。在方氏头针理论中,伏象为总运动中枢,为人体神经机能反射区,而伏象可调节全身经气活动;伏脏为总感觉中枢,代表了全身内脏情况,并对精神、情绪、记忆等起调节作用。针刺伏象头部、伏脏上焦可调节失眠患者精神状态。倒像与伏象作用相近。书写穴位于额上回、额中回后部,中央前回前上部,可调节和维持身体机能平衡。记忆穴位于角下叶的角回中,可醒脑调神。信号穴在颞上回后部1/3处,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思维穴位于额下回与额中回前端正中处,是进行思维活动的集中场所和核心部位,该穴可调节人体精神、记忆、思维等活动。针刺上述诸穴可扶正祛邪、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作用,从而治疗失眠。
手法是针刺治疗的灵魂。安军明经多年临床实践,推崇一种独特的进针方法,即飞针直刺法,其特点是“稳、准、狠、快”。操作时医者用拇指、食指、中指在距离针尖10毫米处将针夹紧,保持针体平直,垂直进针,要求进针方向与穴位所在平面保持垂直。施术时,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以前臂带动腕关节垂直用力,快速飞针,针尖刺透皮肤,直达骨膜。安军明认为,方氏头针的疗效与其特有的“飞针直刺”操作手法有关,飞针在头皮穴位上直刺至骨膜,较大的冲力可在头颅局部形成电位差,并随带电粒子的位移在颅内局部形成电流,这种电流可直接影响与其相对应的大脑皮层,产生生理效应。方氏头针独有的行针手法,即重压轻捻震颤三联行针手法,每穴行针约30秒,15 分钟行针1次,进一步使有效信息叠加、放大,增加针刺效应。与普通进针法相比,有透皮不痛、刺激量大的优点。该手法很好地解决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与提高针刺强度这一矛盾。
安军明在治疗失眠时辨证取穴,针刺必以调神,下针遵循次序,注重手法,强调刺激量,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思路,提高了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
疏肝宁心并重
当今医家对失眠治疗认识颇多,有主张“调卫健脑”“镇静安神”者,有以“阳盛瞋,阴盛瞑”的跷脉理论、“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为法者,各有见地。安军明治疗不寐则从心肝论治。他认为,随着现代人社会及生活压力增重,情志因素已成为诱发失眠主要原因,如生活、工作、情感中承受的压力过大等,且长期失眠亦会导致或加重情志不舒,再次导致失眠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失眠多因情志所伤,病位虽在心,与肝密不可分,病机为心肝功能失常,导致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景岳全书·不寐》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主藏血,血舍魂安则寐安。《普济本事方·卷一》曰:“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血证论》曰:“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可见肝乃失眠之源,心为传变之所。治疗应从心肝论治,以疏肝宁心为治疗原则,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目的。安军明从心肝论治失眠,结合辨证论治,临床取穴精简,力求“针至病除”。穴取期门、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有舒肝郁、清肝热、泻肝实之功。神门为心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有宁心安神、通经活络作用;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调节心与神志病变,两穴共用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交会穴,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的作用。太冲又名“消气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可疏肝泻火而宁心神;诸穴共用可调和阴阳、安神定志。
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人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志疏导,舒缓患者情绪,恢复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协调,则对失眠疗效愈佳。安军明强调“医病先医心”,找到心结所在,充分发挥医者身心同治的主观能动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话疗”疏导,卸下患者心中的重担,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进而改善他们的睡眠问题。同时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参加文体活动,怡情易性。实际上“话疗”就是中医的心理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更快得到恢复。
临床验案
张某,男,64岁,2020年4月7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20年余,加重2月。患者20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睡眠轻浅易醒,长期自行交替口服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地西泮片和脑白金,早年服药后入睡较快,睡眠可持续3~5小时,近年来服药后仍入睡困难,近2月经常彻夜不眠,心情烦躁不已。经人介绍前来安军明主任医师门诊寻求针灸治疗。现症见:入睡困难,多梦,睡眠轻浅易醒,醒后不能再睡,近2月睡眠时长平均2~3小时,严重时彻夜不眠,头昏沉不适,烦躁易怒,饮食差,易腹胀、呃逆、返酸,大便干,2天1次,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诊断:不寐(肝郁化火)。
针刺处方:伏象头部、伏象腰骶部、伏脏上焦、倒像上部、书写、记忆、信号、思维、期门、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采用飞针直刺法进针,轻捻重压震颤手法行针,1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治疗4次后患者未服安眠药可正常入睡,睡眠时间大约5小时,中途醒来可再次入睡,安军明建议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治疗9天后患者睡眠基本正常,睡眠质量可,胃胀、呃逆、返酸消失,烦躁易怒缓解,1月后随访患者未见反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