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脐疗脐疗临床正文

小儿疳症脐疗方

1方(疳积散)

【药物】杏仁桃仁、山栀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枚,葱白(每根寸许)7根,鸭蛋(弃黄取清)1个,白酒5毫升。

【制法】前5味药研细末,加葱白捣烂,再加入鸭蛋、白酒调拌均匀,然后用纱布扎成两饼。

【用法】外敷神阙命门二穴,24小时后取下。用于小儿疳积。

【疗效】本方为已故老中医李坦然先生的经验方,经鲍余生等10多年来数百例的临床验证,屡见奇效。

【验案】患者,男,4岁,1986年7月8日诊。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形体消瘦,渴喜饮,腹膨,大便稀溏,每日2~3次。检查:面黄憔悴,发黄易落,白晴青蓝,手心热,指纹色淡滞,青筋已达气关,体温37.6C,大便常规(一)。用上法3天后,饮食增,腹软,口不渴,精神佳,二便调。继用稚儿灵、要儿素调服1周而愈。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

2方(消疳膏)

【药物】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生栀子各5克。

【制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以上药适量加开水调成膏状贴于脐中,用布、胶布固定,每日l换,5次为1疗程。用于疳积。

【疗效】治疗48例,痊愈31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验案】患者,男,1岁,1986年10月28日诊。患儿半年来食欲不振,夜睡不宁,面

黄肌瘦,口渴烦急,大便经常干结或稀溏、秽臭,腹痛胀满,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诊为小儿疳积,证属食滞积胃,中运不畅。用上法治疗10次,诸症消失,精神、食欲恢复正常而告愈。

【出处】《四川中医》。

3方

【药物】桃仁6克,杏仁6克,大黄6克,山栀子6克,芒硝6克,鸡蛋白1个,面粉适量。

【制法】前5味药共研细末,加入鸡蛋白、面粉调匀备用。

【用法】直接敷于脐部(冬天可稍加温),可加布带固定,24小时后除去,敷后出现青紫无妨,约10~15天可自行消退,每隔7天用药1次;同时点刺四缝穴,7天1次。用于疳积,一般3次即愈。

【出处】《安医学报》。

4方

【药物】山楂、栀子、大枣(去核)各7粒,葱头9个,芒硝30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入面粉30克,白酒适量,调和成两个饼。

【用法】冷敷于脐部及脐相应的背部(即命门穴),以纱布包扎,每隔2~3小时取下饼加白酒适量再敷,共敷3昼夜;然后改服汤药:芦荼、芜荑、山楂、麦芽、云茯苓白术党参各6克,大枣3枚,每日1剂,连服7日,3岁以上儿童加大剂量。用于疳证。

【出处】《湖南医药杂志》。

5方

【药物】苍耳全草、生姜、黄丹各适量。

【制法】共熬成膏。

【用法】贴脐和囟门处。用于小儿疳积。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6方

【药物】吴茱萸3克,生香附3克,鲜葎草叶15克,鲜侧柏叶15克,鸡蛋1个。

【制法】先将前2味药共辗成细末,再和后2药共捣如泥状,加入鸡蛋白适量调和,做成1个药饼备用。

【用法】将药饼敷在患儿肚脐上,外以宽布带束之,待药饼干燥或跻部发痒时去掉药饼,每日敷1次,连敷数次即愈。用于疳证。

【出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7方

【药物】杏仁9克,皮硝9克,山栀9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葱白(1寸长)3根、艾头(1寸长)3根及面粉、白酒适量,同捣如泥。

【用法】于睡前敷于脐部,白天除掉,第2天再制1剂敷脐。用于疳证,早期效果

最好,中期次之,晚期只宜作为配合疗法之一。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8方

【药物】雷丸10克,榧子10克,吴茱萸10克,鸡内金10克,栀子10克。

【制法】共研末。

【用法】取药粉2克贴神阙,外用胶布固定,3日更换1次,可配合针刺四缝,每周1次,连刺3周。用于疳证。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9方

【药物】艾叶、胡椒各1克。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黄酒调糊,敷于脐部,隔日换药1次,连用3~5次为1疗程。用于疳积,对虚寒型疳积尤为适宜。

【出处】《新编中医学概要》。

10方

【药物】五倍子9克。

【制法】焙黄,以醋捣黏如膏。

【用法】抹于脐腹。用于小儿疳积,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1方

【药物】皮硝30~60克。

【制法】纸包,放布袋内。

【用法】敷于脐上。用于小儿疳膨食积。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2方

【药物】栀子、芒硝各9克,杏仁6克,葱白(1寸1节)7寸。

【制法】前3味药研末,用葱白捣烂成泥状,再搅白面、陈醋调和成膏。

【用法】贴脐部,7天后揭去。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3方

【药物】桃仁、杏仁、小枣各7枚,栀子30克,朴硝、川军各9克,鸡子清3个,蜜30克。

【制法】将前药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蜜调匀,摊布上。

【用法】贴肚脐,7日1换,连贴3次。用于小儿大肚子痞,面黄肌瘦,肚大青筋,午后发热。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4方

【药物】皮硝10克,杏仁6克,栀子3克,葱白7茎,红枣(去核)7枚,头道酒糟30克,灰面90克。

【制法】诸药混合捣如膏状。

【用法】将药膏分作2份,摊于青布中间,分贴神阙、命门穴,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减轻症状,贴愈为止。用于疳积。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15方

【药物】甜酒曲1个,芒硝6克,杏仁10克,栀仁6克,使君子肉7粒。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晚上用浓茶汁调敷脐部,布带包住,次晨除去,连敷3晚。用于疳积腹胀大,时而腹痛,时下蛔虫而服驱虫药暂未奏效者。

【出处】《湖南中医单方验方》、《中医外治法》。

16方

【药物】山楂、栀子、大枣(煮熟去皮核)、芒硝各30克,大葱250克。

【制法】山楂、栀子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和芒硝、枣肉、大葱,并加面粉30克,共捣融,加白酒适量,调和为膏。

【用法】敷神阙、命门穴,每隔3小时,把药饼取下,加酒适量再敷,连敷3~5天。用于疳积。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7方(芒香散)

【药物】芒硝10~20克,小茴香1~3克。

【制法】小茴香研末。

【用法】小茴香纳入神阙穴,再将芒硝装入纱布袋内覆盖之,外用胶布固定。用于疳积腹胀。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备注】亦治新生儿腹胀。

18方(疳积散)

【药物】山楂、生栀子、桃仁、大枣(去核)各7个,葱头9个,芒硝30克。

【制法】共研末,加适量面粉、酒调做成3x3xl厘米大小药饼。

【用法】外敷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用于疳积。

【出处】《陕西中医》。

【备注】本方与1方均名“疳积散”,而药味不同。

19方

【药物】生栀仁30粒,桃仁7粒,皮硝9克,葱头7个,飞罗面1匙。

【制法】研为细末,与蜂蜜、鸡蛋清调匀,荷叶为托。

【用法】贴肚脐。用于小儿疳积。

【出处】《经验奇效良方》。

20方

【药物】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克。

【制法】麻油熬,黄丹收,朱砂3克搅匀备用。

【用法】贴肚脐。用于小儿疳积。

【出处】《理瀹骈文》。

21方(冯氏化痞膏)

【药物】黄柏、莪术、秦艽、生山甲、大黄、川贝、木鳖子、山楂核、荆芥三棱当归阿魏肉桂、生龟板、皮硝、乳香面、没药面、麝香粉。

【制法】除乳香、没药、麝香外,余药依法熬成膏,再兑入乳香、没药、麝香搅匀。

【用法】贴于脐部。用于小儿疳积,有显效。

【出处】《冯氏疳积疗法》。

22方(秘方化积膏)

【药物】红花、阿魏、栀子、飞罗面、葱白、蜂蜜、麝香。

【制法】依法共调成膏。

【用法】贴敷脐部。用于疳积,一般5~6日即见疗效。

【出处】《河北中医》。

23方

【药物】(1)胡椒、丁香、莱菔子。(2)元明粉、莱菔子。

【制法】(1)、(2)方分别研细末。

【用法】敷脐。(1)方用于疳积兼寒者,(2)方用于疳积兼热者。

【出处】《光明中医》。

24方

【药物】猪尿脬1个,曲酒100~200毫升。

【制法】将曲酒灌入猪尿脬中,扎紧上口。

【用法】置于患儿脐腹。用于疳膨之疾。

【疗效】此系江苏海门民间验方,治疗疳膨之疾,每有简捷之验。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25方(二香散)

【药物】丁香3克,广香3克,吴萸4.5克,肉桂1.5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敷脐,2天换药1次;同时内服苡仁、山药粥。用于小儿脾疳。

【出处】《湖南中医杂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小儿腹泻脐疗方一

下一篇:小儿哮喘脐疗方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