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艾灸艾灸方法正文

艾灸技术的分类

根据病情所需壮数,更换新炷再灸。每灸完一灶,重新涂蒜汁1次,一般灸3~5壮,小儿及体弱苦灸1~3壮。施灸过程中,如感到灼痛,可在穴位周围用手轻轻按摩、拍打,以减轻疼痛。灸毕,于施灸部位敷贴灸疮膏药(淡膏药)或一般膏药,封护灸疮,大约1周可化脓,如不化脓,可吃些羊肉、鱼、虾等物促使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药膏一次,4~5周疮口结痂,脱落而形成瘢痕。施灸时谨防晕灸,若有继发感染,则应积极对症治疗。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药物,不使其直接接触皮肤的一种施灸技术,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本法火力温和,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运用广泛。根据其衬隔物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炎法。

隔姜灸:此法最为常用。适用于因寒所致的呕吐、腹痛、泄泻、胃痛、痛痹、痛经、面瘫等病症。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约3~4mm厚的姜片(姜片大小根据施灸部位及所用艾炷的大小而定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在其上置1个或数个炷,点燃施灸。如病人感到灼烫难忍,可将姜片向上提起,稍缓,再放下续灸,可灸3~7壮,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

为度。

隔蒜灸:适用于痈、疽、疮、疖、蛇咬、蝎螯等外伤疾患。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0.2~0.4cm厚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灸4~5壮更换蒜片,每穴一次灸足5~7壮。也可取适量大蒜,捣如泥状,敷于穴上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

隔葱灸:适用于虚脱、腹痛、尿闭、疝气及乳腺炎等病。把葱切成0.3~4cm厚葱片,或捣如泥状,敷于脐中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不可太厚.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灸治5~7壮,以自觉内部温热舒适,不觉灼痛为度。

胡椒灸:适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及局部麻木不仁等病。取胡椒细末适量,加少量面粉和水调和,制成0.3cm厚的圆饼,中央凹陷,内置适量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将凹陷填平,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用艾炷5~7壮,以内部感觉温热舒适,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隔韭菜灸:取韭菜连根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制成币状圆饼,置疮面上艾炷点燃灸之,一般每次灸5~7壮,以局部觉温热舒适为度。本法适用于疮疡痛等症。

隔盐灸:适用于急性胃肠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疝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虚脱、中署、尿潴留等病。取干燥纯净的食盐适量研细或炒温,填平脐孔,上置艾炷灸之。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而施灸,以免食盐受火暴起而致烫伤。临床一般施炎5~9壮。

附子灸: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如阳痿、早泄、畏寒、遗精,以及疮疡久溃不敛或一些阴虚性病症。亦称附子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0.3~0.5cm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施炎部位的皮肤上,上置艾炷点燃灸之。也可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做饼如五分硬币大,厚约0.4cm,中间扎孔,放于施灸部位的皮肤,上置艾炷灸之。

隔黄土灸:本法对湿疹、白癣及其他因湿毒而致的皮肤病有效。选取纯净黄色黏土,用水调和做成约0.6cm厚的泥饼,中间针刺数孔,放在施灸部位,把艾炷放于泥饼上点燃施行。

甘遂灸:适用于小便不通等症。取甘遂末适量,加入面粉用水调成膏状,敷于脐中,上置艾炷灸之。

隔皂角灸:适用于蜂螯、蚊叮、虫咬等。取皂角切成片状,放患处上置艾炷施灸。

陈皮灸:适用于胃脘胀满、饮食不振、呕吐、呃逆等症。取陈皮晒干研末,用姜汁调如膏状,敷于中脘神阙穴,上置艾炷灸之。

隔蓖麻仁灸:取蓖麻仁适量,去壳,然后将蓖麻仁捣烂如泥膏状,制成饼如二分硬币大,厚约0.3cm,贴敷于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如灸百会穴治疗脱肛、胃下垂;灸印堂、下关颊车阳白治疗面瘫。

隔鸡子灸:适用于发背、痈疽初起诸证。取鸡蛋一个,煮熟,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艾炷着肤针灸法

下一篇:艾灸技术的器具制备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