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又名猫儿眼,苦泽,肿手花根等。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传统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消肿结。治水肿胀满,气逆喘咳,留饮,结胸,症瘕积聚,二便不通。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为大戟酮( Euphorbone)、大戟醇(Euphor-bol)、甘遂醇(kanzniol)、大戟脑( Euphol)。有泻下、镇痛、利尿、抗生育等作用,对内分泌机能及染色体有影响。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粉外敷,或调水、酷外敷患部及穴位。
选方:
1.治疗疟疾:将甘遂研成细末,水调后敷贴于大椎穴。
2.治疗急性尿潴留:“小便不通,甘遂末水调敷脐下一寸三分,内以甘草梢煎汤饮之。”
临床报道:
治疗小便不通:甘遂末9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加面粉适量,麝香少许(亦可用冰片代),加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中极穴处(脐下4寸),一般30分钟即见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加热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两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加热敷而排尿的1例。一般在30分钟内排尿。
按语:本品苦寒,有毒,具有泻水饮、破积滞、通二便等功效。外敷皮肤可刺激发泡,常与白芥子、麝香等药配伍治疗疟疾、水肿、癃闭、寒实便秘等症。皮肤过敏者及孕妇忌用。内服9-15克可致中毒,主要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