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鹅口疮轻证,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他症状。重证,白屑可蔓延至鼻腔、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吮乳,啼哭不止。若见脸色苍白或发灰,呼吸急促,哭声不出者,为危重证候。
2、辨虚实凡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烦躁多啼,便干尿黄,舌红者,多属心脾积热之实证。病程长,口腔白屑散在,周围不红,形瘦颧红,手足心热,舌光红少苔者,多属虚火上浮之虚证。
二、治疗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实火与虚火两证,前者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后者治以滋阴潜阳降火。均当配合外治疗法。
三、分证论治
1、心脾积热
证候:口腔舌上白屑堆积,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或伴发热,口干或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分析:婴儿胎热内盛,或感受秽毒之邪,或久病余热未清,蕴积心脾,热毒循经上炎,熏灼口舌,故出现白屑堆积,状如鹅口。火热炎上,故面赤唇红,舌质红,脉滑数;心火内炽,故烦躁不宁,多啼。热盛伤津,故口干或渴,大便秘结。心热移于小肠,故小便短黄。指纹紫滞为积热实证之征。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常用药:黄连、连翘、栀子清心火,黄芩、生石膏泻脾热,生地凉血滋阴,茯苓、灯心导热下行利湿。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口干喜饮加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
2、虚火上浮
证候: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形体怯弱,面白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或大便溏,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或指纹淡紫。
分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久泻,致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故见面白颧红,手足心热;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若真元不足,脾虚不运,可见大便溏。舌嫩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均为阴虚虚火内生之象。
治法:滋肾养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生地、熟地、山茱萸滋肾养阴,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丹皮、知母、黄柏清热降火,佐牛膝引火下行,焦山楂消食助运。若大便溏薄,舌淡等偏于脾肾阳虚者,用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温补脾肾之阳,摄纳无根之火。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剂
1、五福化毒丹每服2—3S,1日3次。用于心脾积热证。
2、知柏地黄丸每服2-3g,1日3次。用于虚火上浮证。
二、单方验方
1、板蓝根10s,生山栀、薄荷(后下)各3g,黄柏5g。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用于心脾积热证。
2、土牛膝根15g,生大黄、生甘草各3g,绿豆。每日1剂,煎汤取汁,频服。用于心脾积热证。
三、药物外治
1、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剂,任选一种搽口腔患处。
2、金银花10g,黄连2g,生甘草5g。煎汤。每日拭口3—5次。用于心脾积热证。
3、附子药饼附子、吴茱萸各10g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稠糊,做成饼状,敷贴两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可连用3-5天。用于虚火上浮证。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