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钝器所伤,恶血留内
临床表现:鼻及周围面部如眼睑、眶下及唇部青紫,肿胀疼痛,触之益甚。若有鼻中隔血肿,则见鼻中隔膨隆、鼻塞。若继发染毒,局部多有红肿、发热及跳痛。
证候分析:多因钝器撞击鼻部,致脉络损伤,血溢脉外,恶血瘀积于皮肉之间,故局部青紫肿胀;恶血瘀滞,脉络不通,壅阻气血,故局部疼痛、触之益甚。若恶血积于鼻中隔,清道受阻,故见中隔血肿处膨隆、鼻塞;若感受邪毒,热毒化火,壅遏气血,热腐肌肉,故见鼻部发热、红肿及跳痛。
治疗:本证以局部恶血留内,气滞血瘀为主,治疗思路应内外合治,以外治为主。
1、外治:鼻伤初起,早期可用冷敷以止血,防止离经之血留内。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促使肿胀及瘀血消退。并局部涂敷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药物,如红花油、玉龙油等。忌用力揉擦,以防再度出血。
伴鼻中隔血肿者,宜在表面麻醉及无菌操作下,切开引流以防染毒形成脓肿,引流后用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鼻腔,防止再度出血。
2、内治
治法:活血消肿,散瘀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炒五灵脂、蒲黄、刘寄奴。若血肿染毒者,合五味消毒饮以解毒消肿。
二、锐器损伤,皮肉破损
临床表现:轻者鼻及面部皮肤擦伤渗血,重者皮肉裂开,伤缘整齐或不整,甚至外鼻部分断离,局部有出血及肿胀疼痛。
证候分析:鼻及面部受钝力或锐器所伤,轻者仅有表皮擦伤;重者,则皮肉裂开,伤缘明显,甚或部分断离脱落。鼻络受损则渗血,损伤鼻脉则出血。气血瘀滞不通则见局部肿胀疼痛。
治疗:以外治为主,酌情配合内治。
1、外治:轻者,用0.9%氯化钠溶液或3%过氧化氢清理伤口,涂以止血消肿,散瘀止痛之药物,如万花油;重者,若伤口较深较长,应仔细清创,取出异物,尽量保留破损之皮瓣,谨慎对位缝合,防止形成明显瘢痕。处理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损严重者,应予植皮或面部整容修复。
2、内治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失笑散。如出血者,配云南白药、白及、三七等止血药。因感染邪毒伤口边缘红肿者,合五味消毒饮以解毒消肿。
三、直接暴力,骨折畸形
临床表现:鼻骨骨折无移位者,局部轻微肿胀疼痛。若一侧骨折而移位,则见鼻梁歪斜;双侧骨折而移位者则见鼻梁塌陷,触诊骨折处有压痛、骨移位;粉碎性骨折则在按压时有摩擦感或触之有捻发音;若伤后瘀肿较甚,难以判断有无骨折,可做X线摄片以协协助诊断。严重的鼻骨骨折,可有鼻中隔骨折、脱位而致鼻塞。检查见鼻中隔偏离中线,突向一侧鼻腔。
证候分析:鼻梁骨,质薄而脆位于面中,易受暴力撞击而发生骨折或塌陷,形成畸形。鼻脉受损,血渗于皮下,故有瘀肿疼痛。鼻为气体呼吸之道,若受伤后,用力擤鼻空气易经鼻黏膜损伤处逸入皮下,发生皮下气肿,故触之有捻发音。
治疗:
1、外治:骨折无移位者,可参考“鼻伤瘀肿”篇治疗。骨折有移位而成塌陷或畸形者,应及早手法复位。若因鼻及面部肿胀较剧,一时难以准确复位者,可延迟数日,待肿胀消退,再行复位,但最迟不宜超过2星期,以免形成骨痂,或错位愈合,则不易整复。
对于鼻中隔脱位,应予复位钳伸入鼻腔夹住鼻中隔,将其扶正复位,再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双侧鼻腔24~48小时,以达到固定及止血的目的。若难以复位者,日后可行手术以矫正其偏曲。
2、内治:根据局部瘀肿程度和骨折整复情况,分三期治疗。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复元活血汤合失笑散加减。有出血者,加云南白药、白及、三七粉等止血药。中期,瘀肿疼痛减轻,断骨尚未接稳,动则作痛,治宜行气活血,和营生新,用正骨紫金丹祛瘀止痛,生新接骨。后期,瘀肿疼痛已消,断骨初愈,尚未坚实,气血虚弱,治宜补气养血,坚骨壮筋,用人参紫金丹加减。
四、损及血脉,伤鼻衄血
临床表现:外鼻受伤,鼻窍溢血,量多少不一。或受伤后数日,仍有反复衄血。出血甚者,则出现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等危症;检查时应力求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并应注意观察全身变化。
证候分析:鼻脉损伤,血不归经而外溢,故衄血。若鼻之较大脉络受损,则出血量大势猛,甚至气随血脱,而致面色苍白,眩晕、心悸、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若伤损复杂,部位较深则鼻受伤后数日内仍有衄血。
治疗:以外治止血为主。
1、外治:多用鼻腔填塞法。
2、内治:祛瘀止血,养血和血。方药:失笑散加白及、阿胶、云南白药、三七;若出血量多者,加当归补血汤、生脉散以益气生血,养血和血;若鼻伤后大衄不止而见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者,应根据“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须当急固”的原则,用独参汤或参附汤治以益气回阳,止血固脱,同时配合相关抢救措施。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