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败酱草,别名扑楞鼓子棵。以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临床主治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疖疮等症。主产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
形态特征 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全株被脱落性白硬毛;地下茎细长,横走。基生叶丛生,阔卵形,边缘有锯齿,具长柄,茎生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成叶柄,羽状分裂,有裂片2~3对,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小,狭椭圆形或线形。花小,直径2~4毫米,黄色,夏秋季开放。圆锥状花序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顶生;花萼极小;花冠筒短,5裂;雄蕊4枚,约与花冠等长。蒴果长椭圆形,直径约5毫米,边缘稍扁,无翅。
一、生长习性。南败酱草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盐碱地,水渍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选适宜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三、播种。南败酱草用种子繁殖。播种期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霜降之前,春播在清明前后,播时先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1公斤。
四、田间管理。南败酱草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经常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封行前后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5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南败酱草多为野生,还未发现病虫害。如若发现,按常规方法及时防治。
六、收获与加工。南败酱草一般于小满至芒种之间。种子成熟后采收。采收时,将其株植连根拔起或齐根割下,晒干即可入药出售。亩产量400公斤。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