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姜株茎基部及地下块茎。病株外观症状与姜青枯病(姜瘟)相似,常易混淆,不易区分。地上部亦表现叶片萎垂,植株枯萎;地际茎基部及地下块根亦变褐、变软以至腐烂,甚至会散发恶臭。但细加比较,两病症状不同点在于:
1、症状上,本病叶片叶尖变黄褪绿多从下部叶片开始,由下而上蔓延,此与青枯病叶片多从上而下叶尖褪绿变黄萎垂有别;
2、在病征表现上,潮湿时本病茎基部及地下块根有时会见蛛丝状物(白色菌丝体),此与青枯病挤捏茎基部及地下变褐块根渗出米水状菌脓有别。如通过显微镜检查,本病病部还可能见到球状的卵孢子,而青枯病可见到大量游动着的细菌菌体。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属〔Pythium spp.〕,包括结群腐霉菌〔PythiummyriotylumDrechsher〕、简囊腐霉菌〔PythiummonospermumPringshei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病菌均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姜块上及遗落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的姜块、病土和病肥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借助灌溉水和雨水溅射而传播,以游动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侵染致病。通常日夜温差大及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植地低洼积水,土壤过湿、土质粘重的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明。
防治方法 本病防治策略跟青枯病相同,均应强调抓好植地轮作、高畦深沟栽培、选留健种、精选姜块、种姜消毒、加强肥水管理以及早淋药预防等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鉴于本病由腐霉属真菌所致,在以本病发生为主的地方或田块,于齐苗后最迟于抽侧枝时喷淋25%甲霜灵可湿粉600~800倍液,或50%瑞毒霉锰锌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粉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 75%百菌清(1:1)800~1000倍液,或50%甲霜铝铜可湿粉500~600倍液,喷施与淋施相结合,3~4次,隔7~15天1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透淋足。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