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药用名为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拔毒排脓、生肌的功能。
一、植物学特征与环境要求
一、植物学特征
主根长而粗壮,茎直立,高40~8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有短梗,叶长5~10mm、宽3~5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5~20朵;花萼钟形,密生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碟形,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2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环境要求
喜阳光,耐干旱,怕涝,喜凉爽气候,耐寒性强,可耐受-30℃以下低温,怕炎热,适应性强。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上,或向阳林缘树丛间;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或山地杂木林;土壤多为山地森林土。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等连作。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
蒙古黄芪是深根性植物,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砂壤土;山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坡地或荒地种植。选好地后进行整地,以秋翻地为好。一般耕深30~45cm,结合翻地施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过磷酸钙25~30kg;春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后耙细整平,做畦做垄,一般垄宽40~45cm、高15~20cm。
二、 种子处理
1、温汤浸种 在春雨后,立即将蒙古黄芪种子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开水不停搅动约1分钟,然后加入冷水调水温至40℃,放置2小时,将水倒出,种子加覆盖物焖8~10小时,待种子膨大或外皮破裂时,可趁雨后播种。
2、砂磨 将干种子兑上种子量2/3的干细砂置于石碾上碾压,边压边翻动,待种子碾至外皮由棕黑色变为灰棕色时即可播种。生产上2种方法结合更好。
三、种子直播
可在春、夏、秋3季播种。春季在地温达到5~8℃时即可播种,保持土壤湿润,14天左右即可出苗;夏播在6~7月雨季到来时进行。如果土壤水分充足、气温高,播后7~8天即可出苗;秋播在地温稳定在1~6℃时进行。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20cm左右,沟深3cm,播种量为每亩2~2.5kg。播种时,将种子用甲胺磷或菊酯类农药拌种防地下害虫,播后覆土1.5~2cm镇压,每亩施底肥磷酸二铵8~10kg、硫酸钾5~7kg。播种至出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或加覆盖物,以促进出苗。穴播多按20~25cm穴距开穴,每穴点种5~10粒,覆土1.5cm踩平,播种量为每亩1kg。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在苗高6~10cm时进行间苗,5出复叶出现后进行。当苗高15~20cm时,按株距20~30cm定苗。穴栽的按每穴1~2株定苗。
2、松土锄草 当苗出齐后可进行首次松土锄草。此时苗小根浅,应以浅锄为主。以后根据田间状况锄草2~3次。
3、追肥 定苗后要追施氮肥和磷肥,一般每亩追施硫铵15~17kg或尿素10~12kg、硫酸钾7~8kg、过磷酸钙10kg。花期每亩追施过磷酸钙6~10kg、氮肥7~10kg,促进结实和种熟。土壤肥沃的地块尽量少施化肥。
4、灌排水 “喜水又怕水”,管理中注意“灌水又排水”。它有2个需水高峰期,即种子萌发期和开花结荚期。幼苗期灌水需少量多次,开花结荚期看降水情况适量浇水。在生长期雨季应随时注意排水。
三、采收加工
1、采收
质量以3~4年生的最好。当前生产中一般在1~2年采挖,影响了药材质量,建议3年采挖。要在休眠期与萌动期采挖,此时蒙古黄芪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含量较高,所以应在4月末5月初和10月末11月初两季采收。采收时可先割除地上部分,然后将根部挖出。注意不要将根挖断,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2、加工
将挖出的根,除去泥土,晒至七八成干时去除侧根及须根,分等级扎成小捆再阴干。以根条粗壮、表面淡黄色、断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而味甜者为佳,干品放于通风、干燥处贮藏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