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名医辈出。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正是安徽中医针灸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2017年,周氏梅花针灸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氏梅花针灸学派传承人蔡圣朝团队申报的“周楣声灸法学术思想及其应用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渊源
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周氏梅花针灸”,源于我国针灸界泰斗周楣声家传“梅花派”针灸技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迄今已传承八代,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梅花派因梅花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周树冬素好梅花而得名,“我今新谱梅花诀,梅花沁心能去疾。年年寂寞在深山,不以无人花不发……光绪壬寅春王月天长沂湖,周丙荣树冬撰”(《金针梅花诗钞·诗序》)。
梅花针灸学派的学术传承,1979年以前在安徽省天长市以周楣声家传、单传为主,1979年,周楣声来安徽中医学院工作后,学术活动自然转到了合肥,在合肥开枝散叶,传播世界各地。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因此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庐阳梅花针灸”。
代表性传承人
周树冬(1862-1915年),梅花针灸学派第四代传人,受业于乃叔周渠公,著《金针梅花诗钞》。由于战乱等原因,原稿散佚,其内容后经周楣声1980年增损重订后出版。《金针梅花诗钞》不但记载了梅花派特色导气法(通气法、调气法、助气法、运气法)和诱、敲、压、通气、调气、助气、动气等梅花派特色针刺手法,还记载了不同于子午流注针法的周氏家传脏气法时时间针法和移光定位时间针法。
周楣声(1918-2007),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先后出版《灸绳》《针灸歌赋集锦》、《针灸经典处方别栽》《针灸穴名释义》《黄庭经医疏》《周氏脉学》《金针梅花诗钞》《针铎》《填海录》等。2012年《周楣声医学全集》出版。
蔡圣朝(1957-),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楣声学术继承人,梅花针灸学派第七代传人,全国第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周氏梅花针灸”省级非遗项目主要传承人。
热证贵灸
热证能否用灸法治疗一直是针灸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经过数十年的灸法实践,周楣声认为灸法不但能够治疗寒证、虚证,而且能够治疗热证,因此提出“热症贵灸”,打破了热症忌灸、禁灸的认识。周楣声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灸法不但可以治疗寒症、虚证,而且能够治疗热症,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中医“瘟疫”“温病”范畴,以高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985年与1987年,周楣声不顾年近七旬的高龄,带领蔡圣朝、唐照亮两人深入流行性出血热的疫区砀山县,积极开展灸法救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效率达97.47%。《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研究》是这一成果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三种诊疗术
针刺治疗时,患者自觉局部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针感,针感沿着一定路线向病患处传导,称为气至病所,艾灸治疗也可发生感传。
灸感三相诊疗术 20世纪50年代,周楣声使用自制灸架在穴位持续施灸时发现,当艾热治疗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始终作用于一点,当局部力量蓄积到一定程度时,艾灸治疗的感应离开灸处,开始向病处及远方流行,而且治疗效果比传统灸法显著,他称这种现象为灸法感传。在采用特定的灸疗作用方式和作用量的影响下,人体在不同治疗时间所发生的三个主要反应过程,称灸感三相。所谓“相”是指相关、相连、相承、相接相感的意思,在灸法感传的全过程中,既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征,又有一脉相承的彼此联系,所以把感传的三个主要过程称为“时相”,而把各个时相中的主要治疗作用称为“期”。第一相(定向传导期):周楣声认为,灸的感传作用即是“气至病所”,灸法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第二相(作用发挥期):当灸感定向传导到达患处后,可对患处发生极其明显的治疗作用。患处可出现发热、发凉、盘旋、蚁行、芒刺及压重等感觉。第三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感传过程的第三相有以下两种差别,其一为下降中止期,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感应即逐渐开始下降;其二为循经再传期,当感传到达病处,第二相的作用已经完成后,若并不以此为终点,则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先后再传、往返再传、轮流再传、全身再传。
灸感三相取穴施灸的点常为压痛穴,亦可是十四经穴,压痛穴不同于阿是穴,它是全身病理反应之处,灸感第一相气至病所发挥治疗作用,第二相正邪斗争,第三相正胜邪退,灸感消失,或另传它途。整个灸感治疗过程,即可判断病情,确定灸量,反应病变情况,称为灸感三相诊疗术。
阳光普照法诊疗术 中医认为,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全身许多疾病在第3~8胸椎及其两侧的区域都可出现反应,在这一区域采取灸法治疗,疗效显著而迅速。因而称这一区域为“阳光普照区”,而在此所采用的多种治疗方法,称为“阳光普照法”。疾病在这一区域反应形式多种多样,如红点、黑点、结节、气泡、自觉痛与压痛等,而以压痛穴最多见。压痛穴的出现有一定规律,大多以病侧为多见,即病在身之左,而压痛穴出现在背之左,病在右侧压痛穴出现在背之右。在后背胸3~8棘突区域诊断治疗,称为阳光普照法诊疗术。
压痛穴诊疗术 周楣声认为,压痛穴不同于阿是穴,阿是穴是患病部位所出现的压痛点,是局部的病理体征,也就是直取病处的取穴法;而压痛穴可出现在远离病处的他经他穴与非经非穴的许多部位,是全身的病理反应,是远离病处的取穴法。压痛穴取穴法具有调节整体的作用,更易出现灸法感传,治疗效果优异。临床上局部阿是穴与远部压痛穴常相互配合应用。以脊柱及两侧的督脉区、夹脊穴、膀胱经穴压痛取穴诊断,艾灸治疗,称为压痛穴诊疗术。
三种诊疗术,亦可应用针刺、放血、拔罐、埋线等治疗,不限艾灸。
特色针法
以人治人的治神调神思想 周楣声认为,“以人治人”是梅花针灸学派针法的突出特点,重视守神与治神的意义,患者与医者均需守神与治神。强调“以医者健康之身治患者有病之躯”,医者身体强健,神完气足,精力充沛,方能以不病之身治疗有病之人,《金针梅花诗钞》曰:“针道至精妙,是以人治人。针效在补泻,其用在平衡。”“能治神者可治针,治神之要在修身。识得玄微通造化,全形保命刺方真。”
梅花双萼选穴法 梅花针灸学派选穴精而简,一般以两针为主穴,故称双萼。
导气法 经气不至,在于侯气,经气已至,在于导气,而导气之要则在于辅针,梅花针灸学派总结前人的经验,创立通、调、助、运四大导气法则,“推之引之谓之通”,疏而决之之义也。“行之和之谓之调”,缓而抚之,平而衡之之义也,以调辅通则刚柔相济矣;“迎之鼓之谓之助”,激而动之,振而扬之之义也,气血不宣,助之自起;“提之纳之谓之运”,御而用之之义也。
7种辅助针刺手法 诱、敲、压、通气、调气、助气、动气等梅花派特色针刺手法。
特色灸法
周楣声认为灸效之不彰,主要在于灸法之原始,因此改进灸具与灸法,乃是发扬与振兴灸法的一项必要措施,先后研制了喷灸仪、灸架、点灸笔等10余项灸具。梅花针灸学派第七代传人蔡圣朝认为,灸法推广两大难题:一是传统灸法操作费力费时,二是艾烟污染问题,这两个难题阻碍了灸法的推广,因此改革灸法、创新灸具是改变目前困扰灸法推广应用的关键,提出“灸具灸法创新促进灸法发展”的观点。根据灸具作用,分为治疗性温灸器和辅助性温灸器。
使用一种艾灸器械或在一个固定部位施灸,为达艾灸补泻操作的目的,治疗某种疾病而使用的单一灸法,称单式灸法。十四种单式灸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两种、三种或数种灸法组合应用,称组合灸法,又称数联组合灸法。梅花派点吹灸疗法、灸笔灸法、灸架灸、通脉温阳灸、按摩灸、头颈灸、胸阳灸、脐腹灸、足灸、肢体灸、温管灸、温灸器温针灸、温灸器化脓灸、温灸器隔物灸等十四种单式灸法和十种组合灸法合称梅花二十四灸。
时间针法
周楣声家传的移光定位和脏气法时时间针法,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按日按时与子午流注理论体系相同而方法又有不同的针刺方法,其作用“顺阴阳而调气血”。
脏气法时针法 此法包括两种针法:其一为脏气法时迎随补泻法;其二是脏气法时阴阳调燮法,两者可以互为羽翼,随宜取用。
移光定位针法
此法是在《内经》天人合一与脏气法时的思想指导下,把自然界的阴阳矛盾和生克制约的这些周期性现象和节律,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流注的盛衰节律互相配合,同十二经的主要腧穴相联系,按日按时顺阴阳而调气血以取穴治病。《素问·八正神明论》曰:“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答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侯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素问·六微旨大论》对移光定位一词又加以阐释,光,乃日光和月光,位,乃孔穴的位置,即根据日光和月光移动的规律,而采取相应的孔穴针刺治病,这是符合于生物节律与内外界环境统一性的基本规律的。
鬃针埋线
周楣声将20世纪50年代的组织疗法与中国传统的割治、穴位结扎、针刺留针等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明了鬃针埋藏法,曾给十几万患者应用治疗,疗效显著。以鬃代针的鬃针埋藏法,较之羊肠线埋藏有许多优越之处、鬃针埋藏是使用家猪鬃横卧于穴位,本法不需麻醉,简单易行,埋藏后立即可沐浴,仅个别病例有微弱芒刺感,别无其他不适。选穴以1、2处为宜,最多也不超过3处,对疼痛及儿童喘息等症,埋藏后之当日即可生效,一周左右效果最佳,二周左右即呈停滞状态。
除了以上特色针灸疗法,还有周楣声火针术,以针代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腰痛四穴(阴交、命门、肾俞),蔡圣朝刺血疗法,解语膏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失语。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