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理论正文

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什么,不同的学科各有其所指的意义,而不同的心理学则赋予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人格的定义随人格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而异,有多少理论就可能有多少定义。总的来说,可以说人格是指那些在个体身上使人的行为比较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特质、倾向或特性模式。具体地说,人格是由特质或倾向性构成的,它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个体行为跨时间的一致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是个体心理行为差异性、个体化的核心因素和标志。人格概念可能具备的几个内容为:

①总体性,以为人格是行为的总体;

②整合性,重视人格的组织机制,它具有中心,并根据一定的原则组合并构筑起来;

③层梯性,强调心理机制的层次作为人格特点来看待;

④特质的组成模式;

⑤人的适应行为;

⑥人的差别;

⑦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面具(Persona),中文亦译为个性。中国古代文献常用“性”、“禀性”、“气性”、“气质”等词表述。如古代儒家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及告子的生无善恶的观点,以“性”说明人的个性差异。宋·张载、朱熹等用“气质”、“气质之性”以阐述个性问题,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即“人的生物质性”称为“天地之性”;个体出生后,随着躯体的发育和生理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特性,称为“气质”或“气质之性。”张载强调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正蒙·诚明》)。从宋始,医家们也逐渐用“气质”一词来讨论个性差异,如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胎教门》专列“气质生成章”,明代的医著中也频频出现“气质”一词,清代石寿棠《医原》更强调:“欲诊其人之病,须先辨其人气质阴阳。”但中医学“气质”一词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概念,而与人格概念更为接近。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人格

下一篇:中医人格分类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