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乌贼鱼骨。具有收敛止血、涩经止带、制酸、敛疮的功能。用于吐血衄血、溃疡病、胃酸过多、遗精滑精、崩漏便血、赤白带下,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等病症。
来源 为乌贼科动物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ehebrune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及白斑乌贼Sepia hercules Pilshry的干燥内壳。
产地与分布 1.曼氏无针乌贼: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产量大,为药用海螵蛸的主要来源。
2.金乌贼: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沿海地区。
3.白斑乌贼: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地区。
鉴别要点 三种海螵蛸的主要特征是:曼氏无针乌贼内壳长椭形,长9~14cm,腹面石灰质松软、白色,横纹呈水波状、后端无骨针;金乌贼内壳较上种略长、横纹面略成菱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白斑乌贼内壳长大,长可达27cm,背面密被细小白斑,横纹面圆弧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这样抓住主要特征比较,则易区别。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乌贼鱼骨味咸微温。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生池泽。”②梁?《名医别录》:“乌贼鱼生东海池泽。取无时。”③宋?苏颂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状如小舟,形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带,甚长。腹中血胆正如墨,可以书字。”④明?《本草蒙筌》:“乌贼鱼,出惟近海州郡。骨名海螵蛸,医科切要药。”⑤李时珍曰:“乌铡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以指甲可削为末……”⑥清?《本草从新》:“海螵蛸出东海,亦名墨鱼。”
快速鉴别 1.曼氏无针乌贼:内壳呈长椭圆形,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cm,宽2.5~3.5cm,最厚部分1.2~1.5cm。背面呈瓷白色略透暗红色,有疣状突起小点,中央有一明显的纵向隆起,四周有半透明的角质缘;腹面石灰质松软、白色,横纹面呈水波状,后端无骨针。质松脆,臭微腥,味微成而涩,入口尝之略带沙性。
2.金乌贼: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0~16cm、宽4~7cm,最厚部分0.8~lcm。背面呈白色微带淡黄色,密被坚硬明显的石灰质颗粒状突起,中央有一条纵沟,横纹面略成菱形。后端有一粗壮的骨针。质地、气味同上种。
3.白斑乌贼:内壳大而厚,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20~27cm,宽8~13cm,最后部分1.5cm。背面隆起,呈白色或浅黄白色,密被细小石灰质颗粒突起,四周具黄棕色角质缘,腹部前凸后凹,石灰质较软,洁白色,横纹呈正圆弧形,后端有一粗壮骨针,有的已碰掉。气味同上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