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鉴别 一、亚洲犀类
1.暹罗角:多呈圆锥形,稍向后弯曲,大者高约34cm左右。底盘可放平,底部四周有凸凹不平形如马牙的环边,俗称“马牙边”,高约3.4cm。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上部渐细,顶端钝圆发亮稍显鬃眼状圈点。角前面有一纵深而长的凹沟,俗称“天沟”。“天沟”下部相对的底面上突出的凸岗,俗称“地岗”。底盘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俗称“龟背盘”;底盘向内陷的窝子布满细孔,俗称“砂底”。概括它的特征是:“天沟、地岗、马牙边、龟背盘、沙底明显”;纵剖面为顺纹,无绞丝。上部乌黑,底部色浅,周边灰白色。
2.云南犀角:底盘较小而稍薄,形似马蹄。天沟、地岗不明显,砂底亦较细,马牙边不明,上端细长稍弯,中部有纵裂纹,亦呈乌黑色。纵剖面亦显顺纹,无乱丝。
3.西藏犀角:底盘长圆形,上端较短,有天沟无地岗。其他与罗角相似。
4.小犀角:又名“蘑菇头”。为苏门犀顶生小角。底盘多呈圆形。高3.4~7cm,顶端圆形,似“小馒头”。有密集的圆形鬃眼,无天沟、地岗、马牙边;底部窝子很浅,有砂底。纵剖面丝顺直较粗,无绞丝。色灰黑或浅黄棕色。
二、非洲犀(广角)类
1.广角个:又名柱角、天马角、兕角。其特征是:底盘圆形,窝子浅,沙底不明显,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底部四周有粗毛,有的可见火燎痕。无天沟、地岗马角边。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纵剖面亦多顺纹,但有绞丝。
2.边角:多纵锯两边,断面稍光滑,绞丝多而细腻。中间灰黑色,四周青白色或黄白色,半透明。
3.广角瓣:为加工器皿锯下的不规则块片。余同边角。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