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陈皮6两,半夏6两,枳实6两,茯苓5两,黄芩(枯)5两,黄连5两,南星5两,瓜蒌仁4两,杏仁4两,天粉4两,前胡4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处方】南星1两,生姜1两,半夏1两半,枯矾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涎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虀汁送下,1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七
化痰丸--《明医杂着》卷一
【别名】节斋化痰丸
【处方】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1两,橘红1两,桔梗5钱,连翘5钱,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5钱,青黛(另研)3钱,芒消(另研)3钱,瓜蒌仁(取肉另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为丸,如小龙眼大。
【功能主治】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消凝结之痰。主治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
【用法用量】节斋化痰丸(《医学入门》卷七)。
【各家论述】此方用天门冬、黄芩泄肺火也,海粉、芒消咸以软坚也,瓜蒌仁润肺清痰,香附米开郁降气,连翘开结降火,青黛降郁火,故皆不用香燥之剂。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化痰丸--《扶寿精方》
【处方】半夏(泡7次)1两,南星(水泡,各姜汁拌)1两,黄芩1两,寒水石(煅)1两,黄连(去毛)1两,猪牙皂角5钱,薄荷5钱,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细末,淡姜汁打糊为丸,如赤豆大。
【功能主治】热在上焦,火盛成痰,或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茶清送下。
【摘录】《扶寿精方》
化痰丸--《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天络丝(即丝瓜,烧存性为细末)。
【制法】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好酒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五八
【处方】干姜(或用姜屑)1两,半夏(炮)1两,南星(炮)1两,枯矾1两,滑石1两,巴豆霜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涎,止嗽定喘。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食后微溏利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
化痰丸--《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处方】南星(去皮,切块)4两(同皂角3两、生姜3两、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取出,晒干,皂角不用),半夏4两,香附2两,瓜蒌仁(去壳,另研)2两,陈皮(去白)2两,茯苓2两,紫苏子(炒)2两,萝卜子(炒)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消食化痰。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气壅者,加沉香5钱;热痰,加枯芩、青黛各1两。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化痰丸--《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黄芩(酒洗)1两半,南星1两,贝母(去心)1两,滑石5钱,白芥子(去壳)5钱,风化消2钱半。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化痰丸--《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瓜蒌霜、天冬、海石、青黛、连翘、桔梗。
【功能主治】肺经咳嗽。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化痰丸--《奇方类编》卷上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砂仁1钱,栀子(炒黑)1钱,制香附1钱,甘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