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方剂中药方剂H正文

化痰丸

化痰丸--《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山檀、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制法】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气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饮,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六四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研细末)、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白术各30克,白附子、前胡、枳实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宿饮。

【用法用量】每次30~4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化痰丸--《赤水玄珠》卷六

【处方】半夏90克,陈皮、干姜、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姜汁糊丸。

【功能主治】治寒痰。

【用法用量】姜汤下20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化痰丸--《急救仙方》卷六

【处方】明矾(枯)1分,白附子半两,南星(半生半熟)半两,半夏(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急救仙方》卷六

化痰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处方】胆星2两,半夏(制)2两,礞石(制)2两,枳实2两,麝香3分。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惊搐,喉内痰响。

【用法用量】姜汤研化量送。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叶、人参、茯苓、白矾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凉膈,止嗽。主治痰嗽,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化痰丸--《瑞竹堂方》卷二

【处方】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矾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制法】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干,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主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痰饮。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麦芽,所以化食。湿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化痰丸--《瑞竹堂方》卷二

【别名】化痰顶

【处方】石青1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顽痰不化。

【用法用量】化痰顶(《串雅补》卷一)。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化痰丸--《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化痰健脾丸

下一篇:化荣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