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方剂中药方剂D正文

大黄汤

,结核。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蒌仁敷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大黄汤--《直指》卷四

【处方】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四

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大黄(锉,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脑热,鼻干无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大黄汤--《普济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处方】大黄(锉,炒)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49枚,虻虫(去翅足,微炒)30枚,水蛭(糯米内炒,候米黄,即去米)3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结积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钱,酒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注意】如无结积,不可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大黄汤--《鬼遗》卷三

【别名】五利汤、五利大黄汤

【处方】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升麻升举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临床应用】时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摘录】《鬼遗》卷三

大黄汤--《鬼遗》卷三

【处方】大黄2两,牡丹3两,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功能主治】肠痈之为病,诊小腹肿痞坚,按之则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坚大如掌,热,小便欲调,时色色汗出,时复恶寒。其脉迟坚,未成脓者;肠内生痈,腹痛,小便数似淋,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或连脐生疮。肠痈初起,小腹隐痛,小便淋涩,小腹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5合,煮取1升,分为两服,脓下;无者,下血大良。

【注意】脉数脓成,不可服此方。

【摘录】《鬼遗》卷三

大黄汤--方出《韩氏医通》卷下,名见《金匮翼》卷七

【处方】黄连(茱萸炒)、木香各等分,生大黄加倍。

【功能主治】五痢。

【用法用量】《金匮翼》引本方用川黄连(吴茱萸炒)一两,广木香一两,大黄(酒浸,炒)二两。

【摘录】方出《韩氏医通》卷下,名见《金匮翼》卷七

大黄汤--《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前胡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葱白2两半(切),豉1合,生姜半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大肠壅滞,心膈痞满,腹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大黄(锉,炒)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半两,水蛭(米炒黄)1分,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4味,除桃仁外,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内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上一篇:大黄没药煎

下一篇:大黄槟榔丸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