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良久呷热茶汤投即通。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巴豆丸--《肘后方》卷六
【处方】巴豆1枚(去心皮),斑蝥1枚(去翅足)。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巴豆散”。
【摘录】《肘后方》卷六
巴豆丸--《千金》卷十五
【处方】巴豆仁1升。
【制法】清酒5升,煮3日3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为丸,如胡豆大。
【功能主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秘不通。
【用法用量】欲取吐下者,每服2丸。
【摘录】《千金》卷十五
巴豆丸--《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巴豆半两(去皮心,出油,研入),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硫黄1两半(细研,水飞过),桂心1两,五灵脂1两,雄黄1两(细研,水飞),麝香1分(细研),干姜1两(炮裂,锉),香墨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都研令匀,用糯米饭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积聚,宿食不消,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巴豆丸--《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熬,研如膏),大枣20个(取肉),细辛1两(末)。
【制法】上药相和,研为丸。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以绵裹着所疼处咬之,1日3次。如有涕唾,吐却,勿咽入喉中。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
巴豆丸--《普济方》卷一九七
【处方】巴豆1枚(去心皮),麝香如巴豆大,大枣1个(去皮)。
【制法】上药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先热发服1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
巴豆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巴豆17枚。
【制法】上药冷水浸1宿,去皮研,与蜡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疳,及蚀唇鼻。
【用法用量】每用1丸,含之。仍吐其汁,若误咽在喉中,喉肿闭塞,吐利者,急煎黄连汤及蓝叶汁等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巴豆丸--《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陈面1两(炒熟),川大黄3钱(锉碎,微妙),硼砂1钱(细研),神曲3钱(炒令黄色),芫花2钱(醋拌,炒令黄)。
【制法】上为末,入巴豆等同研令匀,磨香墨浓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年食症。
【用法用量】每服临卧时用干柿1枚,分为3分,以1分嚼破裹药1丸咽之。如此服3丸后,少吃汤饮下之,至明当利下宿食,隔日再服,取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巴豆丸--《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巴豆1两(去皮心,研烂,以醋2升熬成膏),京三棱1两(微煨,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香墨半两,硼砂1两(细研)。
【制法】上药京三棱、干漆为末,入在巴豆膏内同熬,及一半,次入硼砂更熬令稠,后下大黄、青橘皮、附子、香墨等,和捣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久积症癖,及一切恶气。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煎橘皮汤送下;血症块,即用当归酒送下;一切恶气,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巴豆丸--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医部全录》卷二二二
【别名】巴矾丸
【处方】江子2粒(去皮膜),白矾1块如大拇指大(末之)。
【制法】上药于新瓦上煅令江子焦赤为度,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急中风,口闭涎上,欲垂死者。
【用法用量】巴矾丸(《金鉴》卷三十九)。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