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局方》卷五(绍兴续添方)
安肾丸--《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熟干地黄(洗净,焙干)1两,牡丹皮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半两,金钗石斛半两,破故纸(炒)半两,山药半两,肉桂半两(去皮秤),白蒺藜(炒,去刺)半两,巴戟天(去心称)1两,肉苁蓉(酒浸1宿)1两(切,焙),白茯苓半两(去皮秤),泽泻(微炒)半两,萆薢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本气怯弱,筋骨无力,或时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空心以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
安肾丸--《济生》卷五
【处方】 肉苁蓉(酒浸,焙)、石斛(去根)、桃仁(麸炒)、破故纸(炒)、白术、干山药(锉,炒)、白蒺藜(炒去刺)、川乌(炮,去皮脐)、川萆薢、川巴戟(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热,牙齿浮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肉苁蓉、巴戟、川乌安肾之阳,萆薢坚肾之阴,石斛清肾中浮游之火,桃仁、蒺藜补肝以安相火,白术、山药健脾以镇浊阴。
【摘录】《济生》卷五
安肾丸--《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大安肾丸半斤,磁石1两(醋煅),石菖蒲1两,羌活1两。
【制法】上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弱耳聋。
【用法用量】组成中大安肾丸,原作“安肾丸”,据《普济方》改。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安肾丸--《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别名】三味安肾丸
【处方】破故纸、茴香子、乳香(要真者,不得真者则不如不用,以没药代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久患气证,气不归元;因肾不收气,喘症已服流气化痰诸法不效。
【用法用量】三味安肾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安肾丸--《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 肉桂1两5钱,川乌头(炮)1两5钱,白蒺藜(炒,去刺)4两8钱,巴戟天(去骨)4两8钱,薯蓣(姜汁炒)4两8钱,茯苓4两8钱,石斛(酒炒)4两8钱,川萆薢(炒)4两8钱,白术4两8钱,肉苁蓉(酒浸去腐)4两8钱,补骨脂(炒)4两8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风袭,下体痿弱疼痛,不能起立。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以盐汤送下,临卧以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肾脏为风寒所袭,所以不安,故用乌头、蒺藜祛风散寒之剂,风去则肾自安,原无事于温补也;其他桂、苓、术、薢、脂、戟、苁、斛,虽日兼理脾肾,而实从事乎祛湿利水,只缘醉饱入房,汗随风蔽,所以肢体沉重,非藉疏通沟洫,病必不除,因仿佛地黄饮子而为制剂,彼用地黄、菖、志,冬、味、萸、附,以交心肾之气;此用蒺藜、术、蓣、骨脂、乌头,以祛坎陷之风,与崔氏八味丸迥乎不同也。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安肾丸--《三因》卷十三
【处方】 补骨脂3两(炒),葫芦巴3两(炒),茴香3两(炒),川楝3两(炒),续断3两(炒),桃仁2两(麸炒,去皮尖,别研),杏仁2两(如上法),山药2两(炒,切),茯苓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牙痛,耳鸣口干,面色黧黑,耳轮焦枯,腰痛,膝骨痛,囊汗,阳事不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三
安肾丸--《赤水玄珠》卷三
【处方】青盐(炒)1两,补骨脂(盐水炒)1两,山药1两,石斛1两,白茯苓1两,菟丝子(酒炒)1两,巴戟(去心)1两,杜仲(姜汁炒)1两,肉苁蓉(酒浸)2两,白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