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Yòu Shǔ Ròu
【来源】为鼬科动物黄鼬的肉。
【原形态】
黄鼬(《广雅疏证》),又名:黄鼠狼、鼪鼠、地猴(《纲目》)。
体长25~40厘米,尾长13~18厘米,体重1公斤左右,雌体比雄体较小。体形细长,四肢短,尾中等长,较为蓬松。肛门部有臭腺1对,遇敌时能放出臭气以自卫。全身毛棕黄或橙黄色,腹面毛色较淡,尤以腋下及鼠蹊部为甚,几呈淡黄灰色。鼻端周围、口角和额部为白色而搀杂棕黄色毛,眼周和两眼间为褐棕色。尾和四肢与背色同,冬季掌面被以灰褐色毛。
栖息林区的河谷、土坡、沼泽及灌丛中。也常见于平原或村落附近,住石洞或树穴内。多夜间活动,性残暴,视觉敏锐,善游泳。
【生境分布】分布遍及全国。
【性味】《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煎油涂疮疥,杀虫。
②《东医宝鉴》:作末,疗疮瘘久不合。
③《动植物民间药》:全身黑烧,治淋病,遗尿。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0.5~1钱。外用:煎油涂或烧灰研末撒。
【附方】治淋病:鼬鼠全身黑烧粉末,与等量之梓白皮细末混合,每次约服一匙许,开水送。(《动植物民间药》)
【摘录】《*辞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