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本草发挥》
【拼音名】Yīnɡ Sù Ké
【英文名】Poppy capsule, Opium poppy capsule
【别名】御米壳、米囊皮、米罂皮、粟壳、米壳、烟斗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paver somniferum L.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摘成熟果实,破开,除去种子,晒干。
【原形态】罂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60cm,栽培者可达1.5m。无毛,或在植物体下部与总花梗上具极少的刚毛,有乳状液计。根通常单生,垂直。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白粉。叶互生,无托叶;茎下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叶无柄,抱于茎上;叶片长5-30cm,宽3-20cm,朱端渐尖或钝,基部心形,叶脉明显,略突起,边缘为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被白粉成灰绿色。花单一,顶生,常下垂,具长柄,花梗长可达25cm,无毛或稀具极流的刚毛;萼片2,长椭圆形或阔印形,绿色,边缘膜质,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cm,宽3-7cm,边缘浅波状或各种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至紫色;雄蕊多数,生于子房的周围,花丝纤细,白色,花药黄色,2室纵裂;雌蕊1,于房长方卵圆形,无毛,l室,胚珠多数,着生于倒膜胎座上,无花柱,柱头5-18枚,辐射状排列,成扁盘状。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cm,直径4-5cm,无毛,成熟时外皮黄褐色或淡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细小,肾形,直径0.5-1cm,表面粗蜂窝状,灰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壳椭圆形或瓶状卵形,长4-6cm,直径2-4cm,有时破碎成片状。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或横的割痕,顶端有柱头7-15个,辐射状排列成盘状,基部有时有残存果柄。果皮硬脆,木质。断面可见7-15个侧膜胎座,其上有点状突起,为种子脱落的残痕。气清香,味徽苦。
显微鉴别 果壳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外被厚角质层。中果皮外侧为3-4列厚角细胞,其下为薄壁组织;维管束在,位于胎座基部的1个较大,其外侧有纤维束,韧皮部有乳汁管。内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胎座薄壁组织中有小型维管束散在。
【化学成份】果实含有吗啡(morph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罂粟碱(papaverin),可待因(codeine),原阿片碱(protopine),景天庚酮糟(sedoheptulose),D-甘露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露辛酮糟(D-glycero-D-mannooctulos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异紫堇杷明碱(isocorypalmine),杷拉乌定碱(palaudine),多花罂栗碱(salutaridine),罂粟壳碱(narcotoline),半日花酚碱(laudanidlne),右旋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和多糖。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 镇痛作用:吗啡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并有高度选择性,镇痛时,不但病人的意识未受影响,其他感觉亦存在。对持续性疼痛(慢性痛)效力胜过其对间断性的锐痛。如增加剂量对锐痛亦有效。其镇痛原理除提高痛阈外,对疼痛反应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用吗啡后,痛刺激虽照旧感觉到,但象紧张、恐惧、退缩等普通应有的反应却己消失,病人痛而不苦。经常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情绪若被取消,疼痛也就较易耐受。可待因的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4。右旋吗啡的抑制中枢作用很弱,在剂量低于3200mg/kg时,对小鼠无镇痛作用,而左旋吗啡在剂量5mg/kg时即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1.2.催眠作用:吗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浅而易醒,不能视为真正的催眠药。可待因则并不导致睡眠。
1.3.呼吸抑制与镇咳作用:吗啡对呼吸中枢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镇痛的剂量时,对呼吸已有抑制。这时,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