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 经】归肺、小肠、大肠经。
【功 效】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
【主 治】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用法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禁 忌】《本草纲目》: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炮制方法】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
【生理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750px,全株含乳汁。茎基部分枝,带紫红色。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75px,宽0.7~25px,先端微凹,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锯齿,无柄。茎顶有5片轮生的叶状苞;总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有5伞梗,每伞梗生3个小伞梗,每小伞梗又第3回分为2叉; 杯状聚伞花序钟形,总苞顶端4裂,裂间腺体4,肾形;子房3室,花柱3。蒴果无毛。种子卵形,表面在凸起的网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沟边、路旁、田野。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区。
【产 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苏、浙江产量较多。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