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其他作用
给小鼠虎骨胶灌胃(1克/公斤),2小时内有一定镇静效力(抖笼法)。小鼠每天用虎骨粉混悬剂(1克/公斤或2克/公斤)灌胃,观察2周,未发现毒性,对生长无明显影响。
【炮制】
虎骨:去净筋肉,洗净,阴干,临用时敲碎。油虎骨:取净虎骨,置锅内用麻油炸酥,或抹麻油后用火烤酥。醋虎骨:取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净虎骨,炒至黄色,筛去沙子,将虎骨乘热倒入醋内淬酥,取出晾干。(每净虎骨100斤,用醋20~30斤)
①《本草蒙筌》:虎骨涂酥油炙脆,勿煎汤液,惟制丸、散。
②《纲目》:凡用虎之诸骨,并捶碎去髓,涂酥或酒或醋,各随方法,炭火炙黄入药。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平。
②《药性论》:味辛,微热,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辛咸,气平。
【归经】
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追风定痛,健骨,镇惊。治历节风痛,四肢拘挛,腰脚不随,惊悸癫痫,痔瘘脱肛。
①《别录》:止惊悸,疗恶疮鼠瘘,头骨尤良。
②《药性论》:杀犬咬毒。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庄疼痛,温疟。疗伤寒温气。
③《千金·食治》:头骨治风邪。
④《食疗本草》:主腰膝急痛,煮作汤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风急痛,胫骨尤妙。
⑤《本草拾遗》:煮汁浴小儿,去疮疥。(治)惊痫。
⑥《纲目》:追风定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哽咽。
⑦《玉楸药解》:疗关节气冷,治膝胫肿痛。逐痹通关,强筋健骨,平历节肿痛,愈腰膝痿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火盛者慎服。
②《本草经疏》:凡血不足以养筋,以致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③《得配本草》:肝肾虚败,腰腿疼痛如风者禁用。
【附方】
①治白虎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虎胫骨(涂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上为末,每服温酒调下二钱匕,日再服。(《经验后方》)
②治筋骨节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盖卧少时,汗即出。(《食疗本草》)
③治历节风百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没药(研)半两,虎胫骨(酒炙)三两。上二味捣研为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三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没药散)
④治腰脚不随: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细捶之,于铁床上,以文炭火匀炙,翻转侯待脂出甚,则投浓美无灰酒中密封,春夏一七日,秋冬三七日。每日空腹随饮,性多则多次,性少则少饮,未饭前三度温饮之。(《海上集验方》)
⑤治健忘惊悸: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等分。为末,生姜汤服,日三服。(《永类钤方》预知散)
⑥治痢久下,经时不愈者(休息痢):大虫骨炙令黄焦,捣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次。(张文仲)
⑦治大肠痔漏并脱肛:虎胫骨二节,蜜二两。炙令赤,捣末,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凌晨温酒下二十丸。(《胜金方》)
⑧治臁胫烂疮:用虀汁洗净挹干,刮虎骨敷上。(《便民图纂》)
⑨治月蚀疮:虎头骨二两(碎),浮萍一两(屑)。上二味,以猪脂一斤煎,取骨黄成膏,以涂疮上。(《姚僧坦集验方》)
⑩治汤火灼伤:虎骨炙焦研敷。(《龚氏易简方》)
⑾治倒扑蹴损,筋骨疼痛:虎骨(酥炙别为末)一两,酒一升,生地黄汁一升。上三味,将地黄汁并酒煎沸,入虎骨末同煎数沸。每服一盏,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虎骨散)
【各家论述】
①《纲目》:虎骨通可用,凡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背诸风,当用脊骨。
②《药品化义》:《本草》言虎头骨之功与胫同,合养精补血之药,主治精血衰少,腰腿足膝软弱无力,不能行动,或筋骨疼痛,难以屈伸。若伤于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