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F正文

凤眼草

【出处】《品汇精要》

【拼音名】Fènɡ Yǎn Cǎo

【别名】椿荚(《圣济总录》),樗荚(《纲目》),凤眼子(《兽医常用中药》),樗树凸凸(《山东中药》),樗树子(《山西中药志》),臭椿子(《江苏药材志》),春铃子(《医药卫生》(1):3~8,1973)。

【来源】苦木科植物臭椿之果实。8~9月果热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樗白皮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的翅果矩圆形,扁平,两端稍卷曲,长3.5~4厘米,宽1~1.2厘米,黄褐色,微现光泽,表面有细密的脉纹,膜质,中部具一条横向的凸纹,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内含种子一枚,少数翅果有残存的果柄。种子扁圆形,种皮黄褐色,内有两片黄绿色肥厚的富油的子叶。味苦,种子尤苦。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

①《嘉祐本草》:大便下血。

②《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

③《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

④《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

⑥《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附方】

①治肠风泻血:椿荚,一半生用,一半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椿荚散)

②治白带、尿道炎:凤眼草二两,炒黄研面,每服二钱,白开水送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o)

⑧洗头明目:凤眼草,烧灰淋水洗头,加椿皮灰尤佳。(《卫生易简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春铃子生药干燥压粉与等量蜜制成丸剂,每丸重2钱。每次1钱,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520例,经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25%,显效率43.26%。单纯型的疗效高于喘息型,虚寒型高于痰热型。此药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平喘较差。副作用多在服药后3、7、10天出现,第二、三疗程出现较少,主要为口干、恶心、大便干燥,除个别停药外,均自行消失。

【摘录】《*辞典》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凤眼草

下一篇:飞扬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