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中国药典》
【拼音名】 Biǎn Xù
【英文名】 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
【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根及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绿色。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平周壁有角质线纹。气孔主为不等式,副卫细胞3 个。叶肉断面观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8~43μm 。
(2) 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100ml,盐酸5ml ,加热回流3 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治胆道蛔虫症,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萹蓄--《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 Biǎn Xù
【别名】竹(《诗经》),萹竹(《本经》),萹茿(《说文》),畜辩、萹蔓(《吴普本草》),扁蓄(《局方》),地萹蓄、编竹(《履巉岩本草》),扁畜(《救荒本草》),粉节草、道生草(《纲目》),扁竹(《本草崇原》),扁竹蓼、乌蓼(《中国药植志》),大蓄片(《南京民间药草》),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鸠台(《安徽药材》),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江苏植药志》),扁猪牙(《东北药植志》),残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中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匍匐或斜上,基部分枝甚多,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幼枝上微有棱角。叶互生;叶柄短,约2~3毫米,亦有近于无柄者;叶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6毫米,宽1.5~5毫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楔形,全缘,绿色,两面无毛;托鞘膜质,抱茎,下部绿色,上部透明无色,具明显脉纹,其上之多数平行脉常伸出成丝状裂片。花6~10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苞片及小苞片均为白色透明膜质;花被绿色,5深裂,具白色边缘,结果后,边缘变为粉红色;雄蕊通常8枚,花丝短;子房长方形,花柱短,柱头3枚。瘦果包围于宿存花被内,仅顶端小部分外露,卵形,具3棱,长2~3毫米,黑褐色,具细纹及小点。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