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羟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叶氰碱(malloapeltine),白背叶脑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叶酰胺(mal-loceramide),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acid),白背叶素(malloapelt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果实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acid)3.3%,硬脂酸(stearic acid)2.1%,油酸(oleic acid)13.8%,亚油酸(linoleic acid)10.7%,a-粗糠柴酸70.1%。
【药理作用】抑制钉螺活动:0.5%-1%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中一天,死亡率分别为40%-66%和34%。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2.《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